如此驕人的戰績,不僅收穫了相當豐厚的戰利品,同時‘俠丐’之名在江湖上越發響亮。
到了後來,聽聞丐幫‘俠丐’過來,當地的熱血武者,基本上都是青年義士,主動過來幫忙甚至直接參與對匪徒的廝殺。
給人的感覺,好像自備乾糧的仰慕者一般,相當的震動人心。
別的不說,跟隨賈環出來的丐幫弟兄,見到這等摸樣哪個不是熱血澎湃,只覺渾身上下充滿了無窮力量。
“俠義俠義”,原來不只是說說而已,也不僅只是一個響亮口號!
一旦獲得了江湖同道的認可,那真的是隻靠名頭,就能叫一干欽佩之輩主動幫忙,那種為了‘俠義’奮戰的感覺,真真暢快舒爽之極。
也是如此,賈環最近一段時間,相當的忙碌。
丐幫內部不是沒有雜音,有說他沽名釣譽的,也有說他偽善的。
手下弟兄聽後一個個氣憤填膺,賈環卻是不以為然,反而勸說手下弟兄:“但行善事,莫問前程!”
也不知道,怎麼就傳到了幫主解風耳中,頓時發了一通脾氣。
不是針對賈環,而是為了壓制幫中那些陰陽怪氣的言論。
怎麼說呢,能夠做到丐幫幫主的位置上,解風絕對不是傻子。
雖然自身經營能力,以及武學天賦都不算出眾,卻也不妨礙他,看出賈環所行之事,對於丐幫的好處。
隨著賈環“俠丐”的名頭轟傳兩湖,同時在南方還有中原地域,也有不小的名氣,丐幫在這些地方活動都方便許多。
特別是鄂省,原本丐幫在那邊活動,受到了武當以及武當外圍勢力的不小約束,能夠活動的空間和範圍都不大。
可此時,只要分舵弟兄打著‘俠丐’的旗號,在鄂省那邊活動,就要方便輕鬆許多,這就是正面名氣帶來的巨大作用。
當然,裡頭還有利益的參雜,可賈環的名頭也是起了作用的。
甚至,武當派掌門沖虛道人,私下和同門閒聊的時候,提起賈環的時候,頗為感嘆的說了句:“很有兩宋時期丐幫的俠義之風!”
不管如何,賈環自覺自己的路子走對了,自然要繼續走下去。
也是如此,他經常不在分舵坐鎮,手下實力不俗的弟兄,也是輪流跟隨他出去行俠仗義。
就是丐幫高層,想要在君山島見他一面也不容易。
某些高層自然心中不爽,陰陽怪氣的來上幾句,卻也無傷大雅。
只不過,沒想到這回丐幫高層來得這麼齊?
“賈兄弟,事情是這樣的……”
賈環難得來君山島一趟,張金鱉自然要儘快把事兒說道清楚。
不然,以他對賈環的瞭解,指不定下次見面是什麼時候了。
他說的,自然就是汙衣和淨衣兩派的理念,或者說利益之爭。
所謂的汙衣和淨衣,從字面上就能夠理解什麼意思。
汙衣派便是丐幫手下的真正乞丐群體,他們整天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基本上依靠乞討,還有偷雞摸狗生存,乃是丐幫最底層的存在,同時也是丐幫基數最大的一個群體。
他們信奉的是,乞丐就是乞丐,乞丐要有乞丐的樣子,不管手裡有錢沒錢,都要維持乞丐的樣貌,不然就不是真正的乞丐。
至於淨衣派,大多都是丐幫中混出了名堂的存在。
就跟現代娛樂圈裡,那些依靠演小丑的喜劇明星,等徹底成名後,基本上都不再願意以醜娛人一樣。
丐幫弟子混出了名堂的存在,自然不樂意繼續當最底層,叫人看不上眼的乞丐了,他們已經有了心理包袱,而且還比尋常乞丐都要強烈。
另外,淨衣派裡還有一幫特殊存在,就是主動投奔丐幫的江湖豪傑!
或者是想要託庇於丐幫避免生命威脅,又或者覺得丐幫實力強橫想要加盟,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加入丐幫的江湖好手。
這些傢伙大多有一定身家,更不可能學底層乞丐那樣上街乞討。
而且他們大多武藝不俗,在江湖上也有一定的人脈和名望,丐幫高層也不可能勉強他們。
也是如此,因為生活習慣,還有對自身的定位認知,以及手裡掌握的資源多寡,丐幫形成了汙衣和淨衣兩派。
其實,兩派在南宋洪七公時代就已經出現,並且有了相當明顯的矛盾。
洪七公並不是一個管理大師,對於兩派之間的矛盾也沒有多少辦法。
好在他實力夠強威望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