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垂文沒有去想太多自己挖了別人牆角的後果,這些亂七八糟的生活也不算他的重點,他主要還是扮演一名跨國基金企業家。
天和基金的歐洲公司收益顯著,雖然才成立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但洽談的業務量已經超過一百億美元規模!
如此巨量的存在除了量化基金本身收益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另一個重點就是奧爾德大師的人脈作用。
奧爾德信徒眾多,這些上層社會的富豪對他頗為信服,他在一道心靈雞湯中將李垂文推薦給眾人後,天和基金的業績就迎來了火山噴發!
突破百億的成績單裡,實力和大佬推薦缺一不可。
種種機緣造就了這家雖然成立尚短的企業,卻能夠以難以想象的效率,達到了絕大多數同行需要仰望的高度。
在公司文化牆上,都已經掛上了李垂文跟財政大臣、與世界銀行行長,或者跟各國王室的合影。
這些個領域知名或者權力的人物,都成了李垂文的資歷章,每一個到來的客戶都會經過走廊,會領略到李垂文的強大人脈。
人脈這玩意在西方更為注重,認識參議員或者總統對於某些紈絝子弟來說一樣好用,哪怕“自由標杆”的美利堅,也沒少對掌權力人物大開綠燈。
話扯遠了,正因為李垂文這或那的強大交際圈,讓他吸收歐洲富豪圈子的投資變得格外的順利!
公司成立一個月,達成了他原計劃半年的成效,若再按照其他地區公司的收益來看,今年的認購數額已經達到2000億rb!
如果再加上覆利的數額,天和基金目前管理的規模在3500億左右,約合500億美元,已經稱得上是一家規模龐大的公司。
量化投資不像那些資產管理巨頭,動輒幾千億上萬億美元,李垂文能夠有五百億美元在手裡滾動管理,放眼國際也算是第一梯隊!
其實要算國際化,目前他也已經完成了從國內到東亞、南亞再到西亞,最後到西歐的穩紮穩打,足以稱得上一個跨國量化巨頭!
在歐洲活動期間,李垂文還接受了有如《福布斯》、《時代》這樣的知名雜誌採訪,在國際媒體層面上,敞開形象。
《財富》雜誌更是將其譽為“東方量化之王”,文章內容裡記載了李垂文從出道金融領域到攪動滔天巨浪的歷程。
報導內容不吝讚美,從頭看到尾下來,李垂文被形容為了一個天才式的角色,一個頭腦活絡,代表著東方新一代的思維方式。
李垂文也看了與之有關的報導,西方媒體難得沒有陰陽怪氣或者借題發揮,它們報導得還算公正。
可能也跟李垂文拒絕了bbc這樣有前科的媒體有關,雖然大家嘴上都說著友好共贏,互相稱朋友,但李垂文始終抱有一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念頭。
國籍決定了立場,李垂文自詡世界公民,但心裡畢竟還亮堂著,自己對他們有用的時候,態度當然是熱情的,但要有了衝突,反過來捅刀子肯定也快!
所以李垂文在外就沒必要舒服手腳。
他該玩就玩該秀就秀。
致力於維持一副灑脫不羈、遊戲人間的態度。
他到處燒錢奢侈,作風高調又獨特,跟女明星傳緋聞……凡人的慾望都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釋放,讓人看得很真實,一點都不作做。
不過在這個資本主義世界,李垂文這麼浮誇生活,卻也沒人給他扣帽子,強加什麼道德枷鎖,人們最多就是呼籲給富人加稅這方面了。
但李垂文是外國人,還是有豁免權的聯合國官員,英國內部的階層問題,跟他也沒太多關係。
他是該燒的錢繼續燒,該找的樂子從不停頓,一直心心念的布加迪全家桶,他已經拿到了divo和supersports 300+,加上在迪拜的chiron,差不多全了!
李垂文打算都運回去迪拜,晚上也跟那幫土豪朋友一起招搖過市。
不過在他打算這麼做的時候,國內一則電話打斷了他這些浮誇沒邊的生活。
倒不是因為作風奢侈觸犯了什麼,他不在編制內,自己的錢想怎麼花都可以,電話打給他還是因為與阿國合作的沙漠土壤化專案,需要做個進度報告。
給這麼一提醒,李垂文差點忘了自己還有這個差事呢。
國內上級比他想象的還要重視,就趕緊結束吊兒郎當的狀態,私人飛機當晚回到迪拜。
風塵僕僕到試驗田區與團隊進行會面後,直接把許志堅給帶上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