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垂文闡述的觀點眼界都很開闊,因為他既能夠從技術應用的角度分析,也能從經濟成本的方面考慮,其本身還是一名企業領導,懂得執行力和效率的結合點。
所以他能談論的領域豐富又專業,在座人員神色認真,不時有些交頭接耳,但沒有表露自己的傾向,還是在聽他的報告為主。
李垂文就著技術前景應用暢談一番後,孫繼興問他:“從更廣義的角度上看,你認為它能帶來什麼?”
李垂文一聽就知道這恐怕才是召見自己的重點吧,畢竟環境治理這方面,你說不重要也不是,但你說太重要,擺到國家大事的層面上未免有些小題大做。
那麼顯然是能夠引申到國際影響力、資源合作甚至是戰略領域的一角,李垂文領會這層意思後,就著手引入了海灣的地緣來說明。
他說,那邊能源豐富但自然資源匱乏,很多衝突裡面也不乏圍繞自然問題,一塊能夠種植的土地就來帶來顯著的民生工程,一塊適宜的耕地更是引得猶太國不惜發動戰火,而一旦有這種改變自然環境的技術大面積商用,那麼對地緣格局的改變是深遠的,可能會決定到了未來大國影響力強弱,進而關係到能源供給和地區話語權的轉移。
李垂文沒有去考慮太多個人好惡,只是從技術應用的所有可能角度加以分析,他也相信在座的專家智囊不是吃乾飯的,他將猜測擺出來,那麼該如何對待這項技術就是他們考慮的了。
隨後在座的一些人員又問了他幾個問題,既有技術方面的,也有成本方面的,李垂文都對答如流,描述詳細並且措詞嚴謹。
孫繼興聽完,就沒有再就該問題繼續,而是問他怎麼過來的,吃飯了沒有。
李垂文回應:“謝謝領導關心,飛機上吃了一點。”
大佬笑了笑:“年輕人的飯量不可能只有一點,去食堂補一補吧。”
秘書便著手安排李垂文去二十四小時開放的食堂吃午飯,飯菜說不上多麼豐盛,但營養配比很均衡,吃完後,秘書再給他安排一輛車離開,送回到李垂文在燕京的住所。
被一道召令打斷了在西北的研究工作,李垂文突然間閒了下來,他也沒打算再繼續去琢磨實驗室了,因為他推動的力度已經足夠大。
他畢竟不是正八經搞技術的專家,適當展現才華就可以,過度張揚那就是不給同僚機會,抹殺他們的之前積累的功績,反而不會做人!
畢竟搞研究也要講些人情世故的。
李垂文便給許志堅打了個電話,告訴他自己沒有時間再參加研究工作,原因他都懶得編,隨口一個國家另有安排甩過去。
許志堅也識趣的沒有多打聽,只讓他放心:“李顧問你已經幫助我們在這個專案上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接下來這一切只需按部就班,期待結果,成敗自然會有時間來證明給世界。”
但李垂文監督的職責還是繼續的:“我會給上級持續彙報你們的進度,也衷心希望咱們取得讓世界為之眼前一亮的成績!”
妥善這檔子事後,李垂文沒有離開燕京,他立馬去跟於師兄聊了被召見的事情,論權力場的嗅覺他肯定不如這些老江湖透徹。
于振峰聽了後很是替他高興:“經濟上你在行,人脈社交上你擅長,技術上你也參與突破,上頭想要知道專案的全貌,你說還有誰能比你更適合的?”
李垂文覺得:“專家團在這方面努力很多年了,我只是個後來推動者……”
于振峰卻笑了,他搖搖頭:“那幫科研專家?一門心思鑽研在技術上,給予的角度難免片面,上頭要聽的不是技術公式,不是讓人昏昏欲睡的概念,而是全域性!”
“你是對整個專案掌握最清晰的專家,又是攻讀經管領域的碩博研究生,還略懂國際關係,不久將來做個高階顧問,加入智囊團也不在話下!”
于振峰雖然有把話說誇張了,但是他說的核心確實沒錯,對於這個專案李垂文確實是掌握最清楚的人。
上頭需要他的觀點、需要他的專業角度分析,就意味著他雖然年紀輕輕,但卻拿到了與那些高階智囊一樣的定位。
目前還沒有人給他正式的名頭,但是,圍繞著沙漠土壤化專案的成功突破,上頭若想要知道最新的進展,肯定還需要見李垂文,需要聽他的意見!
于振峰一番琢磨後,給了師弟建議:“現在你最需要做的就是完善自己作為一名專家在對大局觀念上的認知,在自身能力水準上的提高。”
“你雖然跨級了,但是你的基礎卻不能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