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或者說都願意承受的——陳燕甚至覺的有些不人道。這其中也聽了些誇大其辭的傳言。
她的這種想法給劉鳴鋒狠狠的笑過。說她是官宦小姐不知平民百姓的疾苦。工商、稅務、郵電、菸草或者直接進入政府部門這些不努力就能活的輕鬆滋潤的工作不是平民百姓能夠奢望的。對於平民百姓來說要是能透過努力的工作就能過上體面的生活已經非常大的幸福了。
在橡樹園。那些有才華肯奮鬥的青年至少能獲得體現個人價值的機會。當然也有承受不了壓力的人最終選擇離開。也有些人一開始選擇進入橡樹園奮鬥幾年就是打算在橡樹園積累一些資歷再換一份輕鬆的工作——四五月時。有一批人辭職離開橡樹園。給聯想、海爾、波導這些大企業招攬過去時,月薪低於一萬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好些人心裡都清楚,四五月選擇離開橡樹園的那一批研究員差不多都是二三流水平。在橡樹園。真正優秀的、工作得到認可的研究員幾乎都有期權。真正願意放棄期權選擇離開橡樹園的研究員極少;也不是沒有。有些研究員就放期權選擇走上自主創業這條路。
橡樹園內部對員工創業這種現象也不反對。甚至同意給這些走出去創業的研究人員或理人員保留職位讓他們少些後顧之憂。陳燕很清楚劉鳴鋒是很重視到橡樹園的工作機會。今晚對他來說。無疑是天大的機遇。有多少渴望進入橡樹園、進入愛達集團工作的學生能有機會在愛達集團總裁、橡樹園首席科學家、橡樹園創投基金總裁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