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五,午時。
劉家港碼頭附近、那家老地方的勾欄。
又是一天文人雅集、一邊聽曲一邊切磋政見的清閒時光。
樓上沈樹人、張煌言、顧炎武這幾張老面孔如故,樓下蹭戲的秀才們,卻是換了一波又一波。
大多數來太倉的秀才,都只是路過、候船結伴去南京趕考,湊夠了人數就啟程了。
張煌言顧炎武原本也該啟程,但因為跟沈樹人相談甚歡,才跟著滯留。反正提前到南京也是每天跟別人文會,沒什麼差別。
這幾日,沈樹人內心一直存著事兒,在尋找可以做局用的案子。
但他也知道,創意型的工作閉門苦思是沒用的,就是要多跟人聊多瞭解行情。而勾欄瓦舍本就是小道訊息、市井新聞最多的地方。
另一方面,趁著這幾日沒那麼緊張,他也有時間規劃一下“楊嗣昌的事兒辦妥了之後,該問楊閣老要什麼好處、如何進入仕途快速爬升、為抗清佈局”。
而跟顧炎武的數次聊天,也都深深地啟發了沈樹人,讓他很有收穫,逐步調整了自己的目標。對將來該討要或者買個什麼官做,心裡有了目標。
比如,剛穿越來的那幾天,沈樹人就猶豫過一個問題:要不要救崇禎?以後要不要去北方前線做官、全力阻止李自成?
雖然沈樹人知道崇禎是個坑貨,會亂殺大臣,越是到了危急時刻,大臣們無力迴天,誰跳出來做事誰就更容易有生命危險。
但作為一個漢人,沈樹人內心顯然也不希望清兵被放入關。
因為他知道,清兵一旦入關,影響可就不僅僅是北方同胞受苦受難那麼簡單了。更會導致人心的崩潰。
很多漢人在精神層面上會出現抵抗意志崩塌。會覺得“北方都守不住,憑什麼南方就能守住,當年南宋不也亡了”。
那些隨大流的牆頭草,甚至會聯想到“古往今來從南往北統一成功的例子很少,不如投了算了”。
戰爭和改朝換代,從來都不是打遊戲。打遊戲可以輕易操控“士氣值”,而真實政治,人心信念是非常難運作的。
所以,沈樹人這樣的專業人士,對於未來是否放棄崇禎是非常慎重的。
得看未來幾年,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好漢人的抵抗意志問題,確保人心不散,然後他才能實事求是地決策。
而認識顧炎武之後,經過幾天的切磋,很快就讓沈樹人看到了一種可能性:
他面前的,可是明末清初最有實力的思想理論家,發明過“亡國者,肉食者謀之,亡天下者,匹夫有責”的理論。
只可惜,歷史上顧炎武的這套理論來得晚了一點,沒趕上大明主要領土淪陷前就提出來,人心的抵抗意志就已經散了。
但是,現在顧炎武提前認識了自己,是否有可能點撥一下、讓他提前往這個方向努力,把這套鼓勵人民抵抗意志的思想武器總結出來、並進一步最佳化完善呢?
如果可以做到,也就能抵消掉一部分北京淪陷帶來的人心衝擊。
所以,救不救崇禎,不能直接拍腦門,得先把對應選項的彌補後招安排好。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容不得半分主觀好惡。
現在,這個問題漸漸想明白了,沈樹人對未來買官或要官後的路線,也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北方這個爛攤子,自己暫時還沒力量去好高騖遠。未來幾年,先看看能不能幫楊嗣昌圍堵張獻忠系的流賊,尤其是先從那些外圍的、被張獻忠裹挾的、反意並不堅定的軟柿子下手。
一來這樣可以防止將來抗清的大後方根據地,被張獻忠破壞得太慘。
畢竟歷史上南明剛建立的時候,說是擁有南方半壁江山,實際上朝廷能控制的也就是江淮、浙贛而已,滿打滿算相當於四個省。而湖廣、四川已經被張獻忠系徹底攪爛了。
說白了,南方的“益、荊、揚”之地,南明朝廷能動用的只有“揚”,荊、益都是流賊的。
自己將來但凡能防止湖廣、四川被嚴重破壞,全據長江團結人心、打起對抗“亡天下”的大旗,局面都能大不一樣。
而且,如果走剿賊官員的路線出仕,只要初始轄區選的好,選一個與朝廷中樞交通溝通不便、被其他流賊敵佔區阻隔的地方做官。
同時把控好對朝廷的態度、節奏,不要落下明顯的口實。那就完全可以關起門來埋頭種田建設根據地、打擊流賊擴大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