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換彈不換槍(2 / 3)

小說:國姓竊明 作者:浙東匹夫

、沒有掌握精奧的配套用法,你才會覺得斑鳩銃配霰彈不過如此。

現在的關鍵是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看看為什麼我們的鳥銃發射霰彈遠不如真正原裝的斑鳩銃,咱改就是了。”

聽了沈樹人這番公允的點評,左子雄和皮薩羅也都服氣了,沒有再職責對方的戰術思想不對。

或許他倆一開始的分歧,就是因為對武器的認識有誤判,在雞同鴨講。

大家很快開始拆解分析,左子雄憑自己原先的經驗見識一一比對,很快也發現了幾個問題。

比如,他發現明軍各種火槍所用的霰彈,彈丸形狀貌似不是很講究——明軍火槍的鉛彈,只有大號的獨頭彈是比較圓溜溜的。但霰彈因為需要的碎片數量多、加工頻次太高,就懶得搞得形狀很規則了,很多就是奇形怪狀的鐵屑。

斑鳩銃被漢人仿製,最早是崇禎元年(1629)廣東巡撫王尊私仿的,但是也就在廣東地面上私下使用,被擴散獻進京城,已經是崇禎八年(1636)了,此後各地將領才有正式接觸斑鳩銃,所以也就最近四五年的事兒,不懂正確用法也是很正常的。

此前明軍給大炮裝霰彈時,也是隨便抓一把鐵釘鐵屑甚至碎石頭,壓在火藥上面,能打出去、碎片夠多、貼臉噴能噴死更多人,也就行了,不講究有效射程。連大炮都這麼隨意,仿製版斑鳩銃也被裝上鐵砂鐵屑甚至碎石發射,也就不奇怪了。

沈樹人繼續往下覆盤,很快又注意到左子雄和皮薩羅裝霰彈的另一個重要操作差異——

西班牙人即使裝霰彈,也會用一顆足夠大、而且質量較好較為貼合槍管的獨頭彈,壓緊整個後續裝藥。

說白了,就是後來18世紀西方火槍霰彈標準操典要求的buck加ball模式,buck是小彈丸,頂上要用獨頭彈ball壓緊。

而左子雄用霰彈的時候,有時就是純霰彈了,頂上的壓緊彈丸質量層次不齊,有時甚至就隨便用些碎鉛子壓緊塞滿表面即可。

崇禎十三年的地方武備,也確實不能要求更多,粗製濫造已經非常嚴重。

沈樹人卻是有物理知識的,他稍一排查,就想明白原因了。

“我大明鳥銃設計時,因常年發射獨頭彈,沒考慮過遠端以霰彈傷敵,也不注重霰彈有效射程,對霰彈的適配技術有些脫節了。

發射霰彈時,有槍管氣密性好的壓頂彈,是非常重要的。這樣能防止火藥燃氣爆膨時,氣體在槍管內部時、就從彈丸上下左右洩露出去、吹歪了彈丸飛行的方向。

獨頭彈因為口徑跟槍管內徑差不多,稍有洩露還吹不歪,會被槍管束縛住前進方向。霰彈的口徑比槍管內徑小得多,旁邊有氣體吹過,霰彈會在槍管裡上下左右亂撞亂跳,出膛時當然就毫無準頭可言了。”

學習一個知識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有所領悟後,再轉述給別人聽。在好為人師的過程中,自己的思路也能被整理得更加清晰。

沈樹人講解著講解著,忽然融會貫通,自行想通了為何米歇爾萊法耶特在七年戰爭裡會鼓搗出“讓滑膛槍同時裝兩顆一樣口徑大小的獨頭彈”的騷操作。

又要多彈丸、又要打得遠,關鍵就是彈丸和槍管之間的氣密性、防止彈丸比槍管內徑小太多而漏氣亂跳。

不是霰彈打不遠,是不夠圓的霰彈打不遠。

到了近代,不管是s686還是溫徹斯特1897,這些霰彈槍用的彈藥,拆開來之後都能看到其實每一顆鋼珠都是跟槍管內徑一樣粗的,只不過會有6到9枚鋼珠直線排列、尾部是火藥。

皮薩羅現在用的斑鳩銃沒那麼多彈丸,聽說最多前後排列四顆次口徑的彈丸,但是外面必須用皮革包裹著裝填,以填堵口徑空隙。

三人各自切磋著,沈樹人內心很快升起了一個臨時折衷的辦法:

自己也可以學習大多數穿越者都能想到的所謂“紙彈殼定裝彈藥”,稍微最佳化一下,用厚一點氣密性好的紙,或者是彈性皮革,把幾顆次口徑球形彈丸依次排列、尾部裝火藥,那不也接近近代噴子的發射效果了麼?

只是在裝填方面,目前依然得前膛裝,而且要打一發裝一發,在火力持續性上依然是明朝的水平,達不到後世噴子的威力。

想到這兒,沈樹人立刻吩咐左子雄:“左都司,如果讓你學習皮薩羅教頭的斑鳩銃彈藥,弄小一號口徑的多枚圓球鉛彈給鳥銃用,做得到麼?

只要裝藥不增加,把彈丸變多變小,不至於會炸膛吧?至於密封,可以在鉛彈外面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