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錙銖必較,明鏡高懸(2 / 3)

小說:國姓竊明 作者:浙東匹夫

以要9人天才能生產一把。

目前沈家軍1200人的火器兵,已經有800人裝備了刺刀和長柄斧,剛好各自佔鳥銃手和斑鳩銃手三分之二的裝備需求。

按照這個進度,再有四十天左右,就能確保把1200火器兵全部裝上近戰兵器了。

賬目上顯示的花銷也不少,一柄刺刀所需的鋼鐵、燃料等原材料成本,約是七八錢銀子。鐵匠一個月造五把,工費平攤下來值五錢,差不多是一兩三錢,斧頭則要用到二兩左右。

當然,這個數字並沒有把引進新機器裝置的一次性固定投資算上。

為了升級工坊的裝置,前期砂輪機這些研發也花進去好幾百兩,試造機器時出現研發殘次品還有損耗。

只不過這些一次性投資砸下去之後,可以換來後續的長遠利益,從此每造一把刺刀能比原先舊工藝節約七八錢銀子的人工成本。

造上一千把,科研和裝置成本就收回來了,再往後生產更多,省下來的就是淨賺。

查清賬目之後,沈樹人很有首長視察工作的高屋建瓴,當著張煌言、鄭成功、左子雄、張名振做出重要指示:

“今天的賬目,證明我們改用新工藝生產刺刀和長柄戰斧的決定,是無比正確的!雖然一開始會投入較多,但最終帶來的是長遠的好處!提升技藝、總結歸納、形成常規,才能垂拱而治。”

要不是有些詞實在不適合用,沈樹人都恨不得直接提“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了。

可惜,明朝的人沒有聽完首長重要指示後鼓掌的習慣,沈樹人也只能勉強聽幾句讚美過過耳癮。

眾人中,唯有鄭成功的地位相對超然一些,畢竟他背後有龐大的家族勢力,如今來湖廣做官,也只是鍍個金,不代表他要徹底投靠沈樹人。所以他也比較敢問問題,有自己的思考。

“沈兄,可是你這麼搞,又不保密,還要‘總結成文’,好處遲早會被別人學走的,甚至是主動為別人偷學提供了方便。”鄭成功設身處地為他著想。

中國古人之所以不願意寫類似《天工開物》的書總結技術經驗,重要的原因也是怕偷師。沒有專利保護的環境下,人們很容易敝帚自珍、有點先進玩意兒藏著掖著最後又失傳了。

沈樹人當然知道其中的利弊,大義凜然地說:“天下人保不保護奇思妙想之人的利益,我管不來。至少在我說了算的這黃州一畝三分地上,我要保護奇思妙想者的利益。

別人要學,也儘管學,反正我先用了,而且一上來就形成一定規模,鑽研嘗試虧下去的本錢也賺回來了。早用早收益,晚用偷便宜,沒什麼大不了的。”

普通工匠這麼幹不行,那是因為他們跑不起量來,沒法用新技術產生後最初這段時間差、立刻賺到超額利潤。

沈樹人有資本,可以快速起跑提速,這方面就至少不用擔心虧本——這就跟後世那些不受法律保護的創業邏輯一樣,靠風投砸錢快速搶跑,先把位置佔了。

為什麼21世紀初那麼多網際網路公司要靠風投快速起跑,就是因為法律只保護專利,卻不保護商業模式創新。只保護軟體程式碼,卻不保護演算法、設計思路。

別人完全可以依法用一句都不重樣的程式碼、來山寨借鑑模仿實現你的演算法和設計思路,這就逼著那些不受法律保護的東西只有“一洩密就快速衝刺”這一條出路。

沈樹人什麼風浪沒見過,所以堅決走了這條“別人可以抄,但他們還沒反應過來之前,我至少已經把本錢給回了”的路子。

沒有專利保護,一樣可以攀科技!

為了表明自己的堅決態度,沈樹人在鄭成功的質疑之後,又加碼了賞格。

他找來那個之前負責試造腳踏磨砂輪的鐵匠,並且讓張煌言在旁邊算了一下,磨礪環節提升了多少工效、節約了多少工錢。

張煌言很快也算出:“磨礪環節節省的工時,大約佔整刀節約時間的四成。折算下來,一把刀節約八錢銀子工費,磨礪環節節省了三錢二分。”

沈樹人當即拍板:“從裡面抽出兩成,也就是以後每造一把刺刀,抽出六分四厘銀子,分給試造出磨礪機、並且總結機器用法的工匠。至少分賬三年。

讓他們自己討論、分配每個人在這件機器裡的貢獻、出的點子,大家都信服的話,就直接實施,不信服的話,就交給官府定奪各自的貢獻大小。”

張煌言立刻算了一下,如今已經造了800件兵器,砂輪機的製造者就可以得到六兩四錢的賞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