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最初造成第三混成協內部派系鬥爭激烈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洋常備軍右鎮的歸屬之爭。
當初段祺瑞和王士珍、馮國璋、劉永慶、吳長純等人為了北洋常備軍右鎮的歸屬進行了激烈的爭奪,當時的第三混成成還只是‘第三協’,原本預定為右鎮的一個步兵協之一,可謂是處於眾多北洋大佬爭奪的核心,因為誰能徹底掌控第三協的話,就等於掌控了大半個北洋常備軍右鎮。
所以說當初的第三協完全就是一個暴風之眼,各個派系都想往裡面伸手,無數眼睛都緊盯著。
如此也就導致當初的第三協自從成立之後,一直都處於激烈的派系之爭!
也好在上頭還有一個強勢無比的袁世凱,這才能夠強壓著眾多的派系之爭保證第三協的建軍速度,下面的趙東雲和陳光遠等人爭奪歸爭奪,但是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編練新軍上,如此才保證了第三協順利成軍。
當初第三協之所以有著諸多派系爭奪,那是因為上頭的大佬爭奪右鎮歸屬權,然而這種情況卻是在五月份開始得到了改變。
五月份後,因為東北局勢緊張,北洋新軍被迫派遣部隊進入遼東預防俄軍南下,同時因為兵力緊張的緣故導致只能派遣趙東雲的第三協前往。
而趙東雲的第三協離開保定之後,也就是代表著離開了北洋的政治風暴中心,儘管還會受到派系之爭的影響,但是絕對不會和在保定的時候那樣嚴重。
離開保定之後,這個第三協內部爭鬥開始平緩,而等到了袁世凱成立北洋常備軍第一鎮、第二鎮,並把趙東雲的第三協改稱為北洋常備軍第三混成協的時候,第三協的內部派系爭鬥瞬間就是平息了下來。
為什麼?
因為這個時候的第三混成協已經不再是決定北洋常備軍右鎮歸屬的關鍵,也更加影響不了剛成立的北洋常備軍第二鎮的諸多要職歸屬。
此外整個六月中下旬保定的那些大佬們,不管是段祺瑞還是馮國璋又或者王英楷等人,他們的爭奪目標已經是改為新成立的北洋常備軍第二鎮,尤其是第二鎮的統制之位,兩個協統領的位置。
他們爭奪起來誰勝誰負其實已經和第三混成協裡的諸多軍官無關了,相反,那個時候開始第三混成協內的軍官們開始更加註重自身在第三混成協內的未來和去向。
因為第三協被改編為第三混成協,直接導致第三混成協成為了一支具有獨立性質的部隊,就和第一鎮、第二鎮一樣,第三混成協雖然規模小,人不多,但從性質上來說,它和第一鎮和第二鎮其實是沒有太大差別的。
而且看現在北洋擴軍的速度而言,第三混成協變成第三鎮的日子似乎也用不了幾天了,一旦第三混成協變成第三鎮,那代表著什麼?那代表著更多的高層職位。
按照如今北洋常備軍的編制,一個鎮轄步隊兩協四標十二營,騎隊一標四營,炮隊一標三營,輜重隊一營,工程隊一營,機槍隊一營,共有二十二營。
屆時第三鎮的諸多兵種相加,將會產生一個鎮統制,兩個協統領,六個標統帶,二十二個營管帶的職位來。
按照北洋軍內的傳統,一般來說擴編後的部隊主官都是從原部隊裡擇優選用,很少出現從外面部隊調集軍官過來任職的情況。
也就是說,到時候有很大的機會是營管帶變標統帶,標統帶升協統領,協統領任鎮統制。,其中的機率不說百分百,但七八成的機會還是有的。
其中的鎮統制自然和那些中下層軍官無關,不出意外的話十有**都是趙東雲這個第三混成協統領升任,但是剩下的協統領和標統帶的位置卻是可以爭奪的,而在爭奪這些位置的過程中,趙東雲將發揮決定性的影響力,他也許不能百分百決定誰能當統帶,但是他絕對能夠決定誰不能當統帶。
第三混成協的諸多軍官們都不是什麼笨蛋,這麼明顯的事情自然能夠看得出來,儘管第三混成協擴編為鎮的事情還沒成為現實,但是考慮北洋擴軍的迅速步伐,估計頂多也就是一年半載的事情,到時候自己的命運可就決定在趙東雲手中了。
在關乎自家前途上面,什麼派系,什麼大佬都被他們拋之腦後了!
王英楷、段祺瑞等人影響力再大,也只能去影響全新成立的部隊的中低階軍官的任職,可是沒辦法影響已經成軍多時的第三混成協擴編為鎮後的諸多任命,具有這個影響力只有趙東雲。
其實這個時候的趙東雲在北洋內部的實際影響力,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可以和段祺瑞、王英楷、馮國璋等人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