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超過十萬,而被擊斃擊傷,失蹤加起來,已經損失至少超過兩萬人。
別的不說,單單是一個兩江第七師的全軍覆滅就是讓皖軍直接損失將近一萬五千人。
隨後在金陵戰役裡又是損失了七八千人,如此才造成了超過兩萬人的損失。
奉軍自己也好不到那裡去,第九師、第十四師都算得上是死傷慘重,這兩部加起來的損失就超過五千人了。
再加上其他部隊的損失,奉軍的總損失也是將近萬人的。
只是奉軍教育部對前線部隊一直保持了高強度的兵力補充,這能讓奉軍各部一直保持比較充足的兵員。
從這一點上來說,奉軍比皖軍要好太多。
奉軍由於教育部的存在,是可以統一招募,訓練,補充新兵的,前線將領根本就不用操心新兵的事。
然而皖軍那邊就不同了,皖軍和其他軍閥部隊一眼,依舊停留在北洋老常備軍的模式裡,各部隊相當獨立,自己徵兵,訓練,補充,人家段祺瑞根本就不管,也沒辦法管。
所以你會在江南地區看到很多皖軍的部隊在各地設立的徵兵站,僅僅是在金陵裡頭,林立的各部隊徵兵站就超過了十幾個,這些大多分屬不同的皖軍部隊。
新兵的不統一,也就導致了皖軍各部隊在打仗的時候,能不能夠得到補充全靠自己,而且更殘酷的是,他們往往得不到合格兵員上的補充,只能是就地強行徵召壯丁,民夫。
這就導致戰爭期間,甭管多強的部隊,一旦遭受兵力上的損失後都很難恢復過來。
就算是第四師這種段祺瑞的嫡系部隊都難以避免,他們要想恢復補充的話只能是在戰後,而沒有辦法和奉軍一樣,戰鬥剛損失了兵力呢,這第二天教育部就把新兵給送到了眼前,前線將領完全不用操心。
而這也就造成了一個更有意思的狀況,奉軍將領打起仗來往往比皖軍的將領更加不珍惜士兵的性命。
為什麼?因為奉軍將領只需要考慮怎麼打贏就行了,士兵死了後頭第二天就給你補充上了。而皖軍將領一般都比較注重傷亡,因為麾下計程車兵可都是他們自己招募訓練的啊,死一個他們就得心痛一下,而且死的多了還會有變成光頭司令的危險。
“既然第十四師那邊的進攻遭到了頑抗,那麼就先緩一緩,等第三師到位後,再適當的發起一定攻勢,不過能不能拿下金陵,還是要看第一混成旅能不能成功迂迴到金陵東面去,只要能夠佔據金陵東部,就能夠掐斷皖軍在金陵和鎮江等方向的聯絡,屆時金陵之敵就算是完全落入了我們的包圍圈,而段祺瑞要不想被困在金陵的話,他就只能撤退,而他只要一撤,那麼我們的江南戰略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孟恩遠說道後,把目光投向了林永權:“林師長,你第九師要及時跟上第一混成旅的步伐,保障第一混成旅的側翼安全!”
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克句容
四月六號,持續了大半個月的金陵戰爭依舊進行的如火如荼,金陵城西南城區,安玉龍正意氣風發的指揮著所屬的第三師第十一團三營朝著對面的皖軍控制的一片城區發起進攻。
自從前天第三師和第十四師相互配合對金陵城區發起進攻後,雖然一度受到了不小的阻攔,但是總體上依舊是比較喜人的,尤其是第三師這邊,穩紮穩打已經是想前推進了好幾片街區,第三師的顧藍玉甚至對孟恩遠胯下海口,再給五天時間他就能夠打進城中心,把城內的皖軍一切為二。
不過城區內的第三師行動順利,但是後方的孟恩遠卻是並沒有把獲勝的希望放在第三師身上,因為哪怕是第三師攻勢順利,但是在城區作戰還是會受到諸多阻礙,進而造成極大的傷亡,如果傷亡的只是第十四師的那些新兵,孟恩遠並不會顧忌什麼,但是把第三師這種精銳部隊浪費城區消耗戰裡是非常不划算的事情。
所以儘管第三師的攻勢比較順利,但是孟恩遠並沒有給顧藍玉太多的壓力,甚至一度讓第三師緩一緩,等一等。
等什麼?第一混成旅迂迴到位,等第九師及時跟上第一混成旅的步伐,進而迂迴攻佔金陵的東部郊區。
奉軍擅長進攻,但是城區作戰依舊不算他們的特長,他們真正擅長的還是野戰進攻。
進攻金陵的過程中,實際上孟恩遠只在城區投入了小半的兵力,而第一混成旅、第九師卻是投入到了金陵外圍地區,也就是金陵的東部地區,準確的說是金陵到句容的這一線。
金陵戰役,雖然說是圍繞著爭奪金陵而進行的,但實際上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