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前方發起進攻的己方士兵在傷亡慘重後,再一次從奉軍的陣地前方潰退下來時,雷震春臉上已經看不到什麼憤怒的表情了。
這幾天來,雷震春已經經過了太多這樣的事情,如果每一次都要暴跳如雷的話,估計都得會活活氣死了。
他只是深深的嘆了口氣,然後用著平靜的語氣道:“換二十七團上去!”
旁邊的一個上校面露擔憂著:“二十七團剛才才衝了一次,受創頗重,現在再讓他們衝的話,恐怕……”
不過還沒等他說完,雷震春就是打斷了他的話:“不繼續衝的話,難道我們要留在這裡等死嗎?”
現在的兩江第七師情況非常糟糕,前有奉軍第三十六團阻擋,後有奉軍第十七旅的三十三團、三十四團追擊,毫不客氣的說現在的兩江第七師已經是陷入了奉軍的包圍圈中,如果不能突破對面奉軍第三十六團的阻擊,那麼等待兩江第七師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全軍覆滅!
雷震春在江北的時候,已經嘗試過慘敗的感覺了,現在的他絕對不願意再嘗試一次,不管如何,他都是要突破對面奉軍的阻攔,繼而把兩江第七師帶出去的,哪怕是傷亡慘重也好過全軍覆滅。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皖軍的軍官和士兵們都和雷震春一樣抱有決定的作戰信心的,就當雷震春指揮著兩個團朝著奉軍第三十六團發起潮水一般的進攻,試圖突破第三十六團的阻攔,為部隊爭取一條活路的時候。
後方擔任阻擊任務的皖軍第二十五團卻是出現了讓雷震春預想不到的事情,面臨奉軍的猛攻,加上得知己方已經被包圍,而且自己還是屬於斷後部隊的時候,第二十五團的軍官和士兵們絕望了。
斷後部隊代表什麼?
那就是代表著他們已經被雷震春拋棄了,雷震春是想讓用第二十五團的犧牲為第七師其他部隊爭取到活路。
被放棄的第二十五團官兵們也不是什麼對雷震春或者對段祺瑞抱有極大的私人忠誠,他們只是當兵吃糧而已,正常情況讓他們苦戰還沒有問題,但是讓他們去擔負必死的作戰任務,動搖是肯定的。
實際上不僅僅他們如此,當代國內的其他部隊大多存在這種問題,那就是國內的這些軍隊,包括奉軍在內其實他們都缺乏國家民族意識、缺乏主義、宗教等信仰,維持他們士氣的大體上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當兵吃糧的想法,這種想法普遍存在在士兵階層當中,在他們眼中,當兵是一個養家餬口的職業,段祺瑞或者趙東雲給他們發餉養家,那麼這些士兵就給他們賣命。
而在軍官階層,雖然部分人有著國家和民族的意識,但是也不強,讓他們給趙東雲或者段祺瑞賣命的原因大體有兩個,一個是私人忠誠,一個是對權勢,個人前途的渴望。
以奉軍為例子,奉軍的大部分軍官都有著少許的國家和民族意識,但是這不足以成為他們效忠趙東雲的主要原因。孟恩遠、陳光遠、楊德明等高階將領效忠趙東雲,乃是因為他們和趙東雲、蘇系是一個利益整體,蘇繫好了他們才好,蘇系統一中國了,他們才能夠當上開國功臣。而對於那些進修生們而言,則是私人忠誠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他們自詡為趙東雲的學生,嫡系中的嫡系,他們並不是為蘇系效忠,他們是為了趙東雲私人效忠。
在當代特定的環境下,所形成了國內諸多軍閥部隊的向心力實際上是有限的,遠遠無法和那些有著國家、民族、宗教、主義等信仰的列強部隊相提並論。
而這兩者的差別實際上也就是近代軍隊和現代軍隊的差別,近代軍隊和現代軍隊的最大差別並不是什麼武器差距,而是信仰上的差距。
一戰中、二戰中列強部隊可以為了國家和民族發起視死如歸的死亡衝鋒,傷亡率經常達到百分之四十,五十都不崩潰。
而對於缺乏信仰的近代軍隊而言,經常只有百分之十的傷亡就崩潰了,如果超過百分之二十的傷亡率,那那百分百是全軍大崩潰了。
當代的奉軍和皖軍,就是屬於非常典型的近代軍隊,軍隊普遍缺乏信仰,只能依靠權力、財富財以及私人忠誠來維持。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如果順風順水還不成問題,也足以造就皖軍第四師、奉軍第三師、第九師、第十師這種王牌部隊,然而一但遇到了挫折,崩潰起來也是非常迅速的。
相對而言,奉皖兩軍裡的那幾支王牌部隊還好一些,多少還能打一打硬仗,比如之前第九師第十七旅就是硬生生守住了灘頭陣地足足三天之久。然而其他次一等的部隊就不能這樣了。
兩江第七師雖然底子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