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過了?他們怎麼說?”
李想一邊前頭帶路一邊道:“有幾個還沒給我準信,陳鋒嵐已經說了,他可能要在先回江蘇老家一趟,看望雙老!”
不料伊良旭卻是冷哼一聲:“屁話,那小子說是要回老家,但是我看他就是要去投靠南方聯邦,虧我這兩年來多照顧他,如今竟然背叛我們去投靠南方聯邦!”
李想卻是嘆口氣道:“人各有志,我們總不能逼著他跟我們去瀋陽,不過方慶坤、康殿橋已經私底下對我表態,願意隨同我們一起去瀋陽!”
兩人說著的時候,又是下到了二等艙的甲板,然後加入了其餘留德學生裡頭,這相互交談起來的同時,愛麗絲號客輪已經是停靠在了碼頭上。
“諸位,宴席總有散去的時候,如今也該相互道別了!”李想說罷後,就是和伊良旭以及另外三名決議去瀋陽的學生下了船,而其他幾人也是相繼下船,隨後他們都會換乘船隻分別前往營口,天津,上海等不同的城市,追隨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在此相見怕是要兵戎相見了。
不提另外幾名留學生下船後去了何方,但是李想等人,他們剛下船呢,伊良旭就是眼尖的看見了碼頭前邊一個熟悉的身影,這人還沒到呢,就是興奮的高喊了起來:“楊前輩,我們在這裡!”
片刻後,楊德明就是打量著身前的這幾個人,不過這數了一數人數才發現只有五個人後,就是皺眉道:“還有四個人呢?”
李想道:“他們另外走了!”
聽到李想這麼說,楊德明也是略微皺眉,沒想到自己親自到香港來接人,竟然還是讓他們跑掉了四個,用腳趾頭想都知道,另外而去的四個人今後不是去效忠王英楷和段祺瑞他們,就是會跑到南方聯邦去,甭管他們去那裡都會成為蘇系的敵人。
自從共和國駐德國使館那邊發回電報,說有一批留學生即將回國的時候,趙東雲就是親自吩咐楊德明要搶在其他勢力之前把人給截下來。
甚至不顧老臉,直接給還在德國的兩名同校後輩李想和伊良旭發去電報,以前輩的身份邀請他們到東北任職,並在電報裡暗示,如果他們願意來東北,那麼高官厚祿絕不吝嗇!
面對趙東雲的親自邀請,李想還好,此人雖然是湖北人,之前畢業於湖武備學堂,但是後來又進入第三混成協隨營學堂的進修班,跟隨趙東雲學習,最後被趙東雲看中並保送到德國留學。
他身上的蘇系烙印甚至比楊德明還要來的深,這回國後自然是會繼續為蘇系效力。
至於伊良旭嘛,他是江蘇人,前頭畢業於北洋軍校,他之前和趙東雲沒什麼關係,乃是袁世凱親自挑選派遣到德國留學的,依靠自身努力考上柏林軍事學院之後才和趙東雲沾上邊,成為外人眼中的趙東雲同校後輩。
然而不管他們之前的身份如何,但是他們和趙東雲是校友,外人眼中的趙東雲後輩卻是實打實的。這年頭的同窗說值錢也值錢,說不值錢也不值錢,比如說天津武備學堂、北洋軍校這些軍校甚至陸士的同窗關係都不管用,因為人太多,幾百上千號同窗和沒有也差不多了。
但是國內柏林軍事學院畢業的數來數去就那麼幾個,無非就是趙東雲、楊德明、李想、伊良旭,就算加上在讀的另外五人,一共也不過九個人而已,乃是正兒八經的屈指可數。
這物以稀為貴,這人數少了同窗、校友這些關係才值錢。
再加上楊德明的前例在,所以李想和伊良旭也是沒有多想就是打算回國後投奔趙東雲這個同校前輩去,混個幾年少說也得撈一個將官噹噹。
這兩位柏林軍校的後輩沒有太多考慮就選擇去東北,但是其他幾個人就是有諸多顧慮了,其餘一起回國的七名留學生中,都是袁世凱派遣去德國的,說實話和趙東雲沒什麼關係,而且也不是每個留德學生回國後都能夠和楊德明他們這幾個人一樣迅速得到趙東雲的重用,畢竟趙東雲手底下的軍事人才可不少,各種留德、留日學生隨手一抓都能抓一大片出來,他們去了東北總歸是要從基層做起,一步一步和他們競爭。
再者,也不是每個人都看好趙東雲的,在當代人們心中的主導中國歷史程序的其實還是張之洞和王英楷,至於趙東雲雖然三天兩頭上報紙,但是沒能主導中樞的他在人們心中,依舊只是一個偏安一偶的軍閥,頂多就是實力大了點而已,和段祺瑞、王士珍、吳鳳嶺之流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趙東雲當初為什麼要和王英楷爭奪北洋老大的位置,主要原因就是這個,你不當北洋老大人家怎麼看你都是個小軍閥,上不了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