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不殺,城中的公孫軍根本組織不起來有效的防禦,便已經被衝散,而邊軍仗著騎兵更是飛快地佔據了四門,這些公孫軍根本逃不出去的,被圍在城中,反抗的就被斬殺,有的就選擇了投降。
大半個時辰之後,俊靡陳終於算是恢復了平靜,兩千守軍,在公孫述被殺之後,戰死六百多,其餘的一千多人盡皆投降,城中四處都是鮮血和殘肢斷臂,俊靡城就此換了大王旗,至此邊軍的前沿推到了徐無,右北平幾乎已經陷落,只剩下嚴綱還在堅守著無終。
俊靡城破,邊軍卻沒有停下,隨即折返了徐無,陳兵與徐無城,不斷地派探馬在令支周圍開始轉悠,這訊息傳到令支,公孫續差點沒有驚死,神不知鬼不覺的徐無俊靡竟然已經易手,到底便軍是如何做到的?雖然還有七八千兵力,但是公孫續卻是心中沒底,如此和無終也是斷了聯絡,糧草不好再運過去。
公孫續只是心驚,得到俊靡徐無陷落的訊息,嚴綱差點崩潰,沒有想到邊軍還有這麼一手,不過現在說什麼也晚了,為今之計就是要儘快打通通往令支的道路,不然只是時間一久,城中的兵卒就會因為斷糧而大亂,而從令支過來就只有一條路,所以嚴綱與諸將商量之後,便派人趕往令支,與公孫續聯合出兵,要攻克徐無,保證糧道的暢通,不然無終孤懸於外,是遲早要出問題的。
但是沒有等到嚴綱和公孫續聯絡上,邊軍就有了動靜,鞠義已經提先登死士營繞過了無終,然後北上了,估計這目的地應該是徐無,這讓嚴綱心中更加沉重了一分,不過嚴綱還是沒有慌亂,只是下令死守,然後等待機會,當然從這一日開始限糧。
嚴綱沒有等到與公孫續合兵攻打徐無,而徐無卻迎來了鞠義的大軍,雙方合兵之後足足有上萬大軍,此時無論是嚴綱還是公孫續再也沒有能力去攻徐無,無終究竟是被孤懸於外。
而就在鞠義動身的時候,冀州方面也有了動靜,公孫瓚斷糧了一日,雖然一直在強調糧食馬上就能送來,但是餓了一天,還是有兵卒悄悄地逃走了,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對公孫軍計程車氣打擊卻很大,只是公孫瓚此時也不敢逼迫兵卒們太狠了,好在就在斷糧的第二日晚上,糧草終於送到了,雖然糧草並不算多,但是堅持半月二十天的還不是問題。
有了糧草,公孫瓚就不想在隱忍,但是眼前有兩個計劃,其一攻破信都,然後在北上救援幽州,其二就是直接北上,但是公孫瓚知道,只要自己一走,可能本來就士氣不高的更是可能根本攻佔不了信都,一時間這兩個主意在心中開始糾結。
而這幾日袁紹也是一直在準備,不過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內患上,派出了使者趕去陳留郡,本意是要去將韓馥看得死死地,上百人看守韓馥,一旦韓馥有所異動,那當然可以格殺勿論,但是顯然現在還不是韓馥死的時候,這本來沒錯,但是袁紹沒有想到,當兵卒們將韓馥看起來的時候,韓馥竟然想多了,意向怯懦的韓馥,卻忽然強硬了一回,竟然自盡了。
韓馥死了,張邈也很難看,生生將袁紹的兵卒全都給轟了出去,然後安排給韓馥準備喪事,而訊息傳回冀州,袁紹當時就蒙了,不過也有好訊息,袁紹雖然無法趕回鄴城,但是鄴城還有袁尚袁熙二人,竟然組織起兵馬,然後轉攻武安,與閔純李歷交手,雖然二子年輕,卻不是不知兵的人,閔純李歷雖然拼命抵抗,但是卻悲哀的發現,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打仗,竟然開城和袁尚袁熙在城門外對決。
這樣的對決對於閔純李歷來說,根本就是送死,雖然袁尚袁熙手下也都是新近組織起來的郡兵,起戰鬥力並不強,但是卻比起不知道練兵的閔李軍要強得多,結果雙方譫語城外,一番廝殺下來,李歷當場戰死,而閔純也身受重傷,卻被手下人救走,然後不知所終,至此武安城便又回到了袁紹手中,卻是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