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小說:九轉金丹 作者:誰與爭瘋

步,要行大禮!張海潮連忙扶住問道:孫施主的井多少年了?快出滷水了吧?

楊紫衣狠狠瞪他一眼,這臭道士!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孫老頭嘆了口氣:俺爹打的石圈,俺鑿了一輩子,五十一年了!今天放繩子俺算了算,三百六十丈啊!還沒有出滷水,瞧這樣,這口井老頭子是沒指望了,兒子們孫子們都勸俺不要鑿了。可俺捨不得。孫家是大戶,沒有自己的井可不成,還要等到後半夜去王家、張家、劉家的井上花錢排隊。老頭子不服氣呀!他們的井沒有一口過百五十丈的。憑什麼俺的井三百六十丈還不出水、、、、、、

說完,老淚都要流出來了。

張海潮看了看井口,只有海碗粗細,裡面肚子倒不小。一套奇怪的機器在旁依次排開,其實就是滑輪轆轤加絞盤。張海潮一時好奇,上了盤車。這種立式人力腳踏盤遠比不上臥式牛拉盤。不過倒是蠻好玩的,最起碼頭一次踏盤的張海潮這麼認為。方才老孫頭已經提升了二百多丈,約兩盞茶的工夫張海潮就把鑽頭踏上來了。嘿!真是個大傢伙,整個一小號尖頭鐵梁!張海潮心道,自己鐵定扛不動,至少有三把黑刀那麼重。

孫老頭搬開盤車與轆轤中間的連線杆,再把轆轤的卡子一轍。那鑽頭像魚鷹扎猛子似的一頭從天下竄回井中。望著飛旋的轆轤,張海潮心道:奶奶的!費這麼大勁拉上來,屁點工夫就能掉到底兒!

孫老頭習慣性的湊到井口側耳聽聲。像定住了似的,動也不動。聲音不大,但地面明顯震動了一下。

“爺爺,到底了到底了”,孩子們道。“知道,知道,爺爺知道。”說著,孫老頭爬上盤車開始踏盤。

張海潮道:孫伯,這事不能急,急也急不來,您呀,就把它當個樂子,每天就砸它個幾十通。

孫老頭笑道:下面出水了!多半是井又漏了,又漏了,唉!又漏了!

張海潮不知道井漏了有多麻煩,為了補漏搭上幾條人命都不希罕!

楊紫衣道:孫伯淨往壞處想,難道就不能是出滷水了?

孫老頭高興道:興許,興許!

張海潮也上了車,幫著踏。

長話短說,不到一頓飯的工夫,又把鑽頭提了上來。孫老頭償了償鑽頭上的黃泥湯,面色都變了:鹹的呀!真是鹹的!您償償,您償償!!!

他滿手的泥巴,好像大便一樣衝著人家臉送,嚇得紫衣連退三步。

孫老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向孩子們喊:快快,快呀!換小桶,換小桶!

七八個孩子猴子似的爬上井架,從三個桶中選了最小的換上,鑽頭則掛在井架上。哈!原來這個是小桶啊!足有一丈五,比碗口稍細。根本就是一大竹杆!再看另外兩根,一個有三丈,一個有五丈!都是幾個竹杆接在一起,粗細倒是相同。難怪丈五長的叫小桶。

竹桶是慢慢放下去的,費了點時間。等又提出井口,上下已經全是泥了。

這可怎麼倒啊?要三五個人扶吧?那根五丈的倒次水至少要十個人吧?張海潮正在瞎想,兩個小孫子,抬來個大木桶,壓在井口上,放在竹桶下。另一個用根小竹枝一捅!黃泥湯滾滾而下。哦?!原來是這麼回事,這竹杆被上下打通後,又用牛皮之類的東西從裡面封住底。只能進水不能出水,要想放水,一紮就行了。

不等孫老頭去償,孩子們就著桶喝起了泥水,不大會兒,一群小泥猴紛紛亂吐!鹹!太鹹了!

孫老頭左看右看,撲通跪在地上,向張楊磕頭道:鹽神公公,鹽神婆婆,多謝了,多謝了!

張海潮心中不忍,這不是貪天之功嗎?楊紫衣笑道:老孫不必多禮,等你家發了財,不要忘了在城外給我們造座小廟,添點香火。現在的鹽戶是越來越不象話了,象你這麼誠心的真是太少了。

老孫搗蒜似的磕頭,更可笑的是七八個小泥猴子也跟在爺爺屁股後面磕頭,還什麼公公婆婆的叫。

楊紫衣拉著張海潮出了大門,拐到無人處,終於忍不住大笑起來。好一會兒方道:我說你長得像鹽神,你還不信。在障縣我還以為你裝鹽神呢。這回信了吧?人家五十一年沒辦成的事,你只小半下就出滷水了。

張海潮心道:有這麼巧的事嗎?

(作者從陰暗的角落露了個頭:各位看官,知道我的本事了吧?別說是出滷水了,我能讓它出金條你信不信?不信?等一下我讓天上先掉下個星星把姓張的砸死!

作者掏出極品魔杖,高聲頌道:

啊!

無窮無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