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三步並作二步,推開竹門,走進草廬內。
抬眼一望,只見一位年二十六七歲的青年漢子,正在草堂席上午睡,一動不動,似乎好夢正酣。
劉備也不敢驚擾,站立一旁靜候此人醒來,關公、張飛在外面等候多時,仍不見劉備出來,也聽不到見任何動靜,忍不住便走上前來,進入草廬。
張飛見到劉備佇立一旁,一人卻在席上高臥,不由大怒,對關公道:“此人十分傲慢無禮!我哥哥呆立階下,他卻兀自高臥!我便去屋後放一把火,將他草盧燒了,看他起不起來。”關公連忙制止張飛的莽撞,將他硬扯出草廬外面去了。
劉備佇立了整整一個時辰,見席上之人翻了個身,似乎欲起,但朝裡又睡著了,他無奈只好靜靜的候著。
又整整佇立了半個時辰,席上的人,才忽地開口唱道:“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廬酣夢足,窗外日暮遲……咦!
請問是誰到訪,為甚不呼喚我起身?“這人突地問了一句,翻身一躍而起。
劉備向這人仔細一看,但見他身長八尺,臉如冠玉,頭戴青色絲帽,身披繡了白鶴的衣袍,如神如仙,令人肅然而生憬慕。劉備忙向他深深一揖,拜道:“在下劉備,拜見臥龍先生,因見先生好夢正酣,不敢驚擾也。”
此人果然便是隆中稱為臥龍先生的諸葛亮。只見諸葛亮回了一揖,輕聲道:“原來是劉將軍大駕光臨,我草野山民,蒙大駕降臨,十分慚愧。”
諸葛亮招呼劉備坐下,又替他斟上一杯清茶,但僅此而已,並無任何奢華招待。
劉備卻毫不為意,他但能見著諸葛亮,便已心花怒放,其他根本就不及細想!他連忙向諸葛亮道:“劉備得與先生相見,乃平生之幸也!劉備正有疑難,向先生請教啊廠諸葛亮微笑道:”天下美玉眾多,劉公為何舍彼而求頑石呢?
劉備嘆道:“美玉便在劉備面前,劉備還去何處相求啊?”
諸葛亮微微一笑,這才目注劉備輕聲道:“孔明願聽將軍抱負。”
劉備長嘆一聲道:“目下漢室將傾,奸臣竊政,劉備不自量力,欲替天下伸張正義。可惜才智淺陋,奔波半生,至今仍一無所成。萬望先生指點。”
諸葛亮見劉備果然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求才之意又十分真誠,他微一沉吟,將他這多年來洞察天下大勢的見解,終於袒露出來了。
諸葛亮道:“自董卓謀逆以來,天下群雄並起,諸候割據,曹操勢不及袁紹,但卻能消滅喜紹的勢力,此乃七分天機,三分人謀也。如今曹操已坐擁天下半壁江山,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勢已不可與之爭鋒了。而江東孫權,其基業已歷三世,有地險之助,百姓歸心,只能作聯援而不能為敵也。”
劉備是平生第一次聽聞如此精闢高論,不由心神俱往,連聲道:“先生高見!劉備盼聆聽其詳。”
諸葛亮續道:“近有荊州,東連舊吳國都會,西通巴蜀,乃用武之地,非明主而不能鎮守,將軍是否有意圖取呢?”諸葛亮一頓,見劉備沉吟不語,微笑一下,又道:“益州即今蜀川險寒之地,天府之國,沃野千里,乃漢高祖據以得天下之根據地也。”
諸葛亮目注劉備一眼,見他眼神一亮,才又再道:“益州之主劉漳,愚昧懦弱,本來國富民安,卻不知珍惜,殘虐百姓,久而必亂。因此益州智慧之士,皆盼明主降臨也。將軍又是否有進取之意?若坐擁荊、益兩州,利用天險西面聯合諸戎小國,南撫安彝、越之族,外結好孫權,內修明政,則根基可成,待天下勢變,一面從荊州北攻,一面從益州東伐,天下百姓必歸心迎附,如此則將軍大業可成,漢室可興也。”
劉備仔細聆聽,連聲道:“先生高見!先生高見。”
諸葛亮此時也不再猶豫,取出他西行蜀川審察繪成的地圖,攤在案上,向劉備道:“此西川五十四州大勢圖也,將軍欲闖大業,須審時度勢,北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即已得天時之利;南面孫權有長江之險,即得地利;將軍圖大業之略,當取天下賢能之士相助,即占人和之利。可先取荊州為家,再取西川為拓展基地,求鼎足之勢,再北取中原。”
劉備聽罷,不由霍地站了起來,向諸葛亮拱手謝道:“先生之言,如天下綸音,久渴之露也!劉備今日,才終於茅塞頓開,撥烏雲見青天啊!不過……”劉備忽然略帶猶豫,微一頓,又道:“荊州劉表,益州劉漳,均漢室宗親,我又怎忍心下手攻取呢?”
諸葛亮呵呵一笑,道:“我夜觀大象,荊州劉表將不久人世,益州劉漳亦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