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四妖來歷皆不簡單,想要真正交心卻也不容易。
因此,對於這次被眾多妖魔無視,牛魔王感到萬分惱火。不過,惱火歸惱火,但看眼下情勢,他卻也不能坐視不理。
眼下情況已經分明,那西方靈山打的就是要將眾多妖魔各個消滅的主意。就算他牛魔王再自負,若要一力對抗靈山佛陀菩薩,那也絕對是自嫌死得不慢。
何況,西牛賀州最多妖魔,幾乎八成以上的大妖都聚集於此,如今這些妖魔都奔了獅駝嶺,他若不去。一旦妖魔一方退了靈山佛陀菩薩,得名的也是那獅駝嶺,幹他牛魔王什麼事?
牛魔王本來素愛名聲,近來又是四處招兵買馬,為的就是壯大自己勢力,提高自己威望。如今哪裡肯容忍這等事情發生。然而,考慮到對方畢竟人多勢眾,自己一人去了也翻不起什麼風浪。
一番思慮,索性先去尋那蛟魔王與猢猻王,好勸歹說,又許以好處,邀他們與自己結夥,一道去那獅駝嶺。
正文 第八十章 群妖齊聚獅駝嶺(三)
那猢猻王沒什麼心機,只聽牛魔王一提當年情分,一番勸說,再想想唇亡齒寒的道理,便痛快地答應下來。而那蛟魔王雖然有頗有心思,一番沉思,卻也答應下來。
雖然西遊與他這北海冥域八竿子打不著,但無論西遊是否蕩妖成功,於他都有害無益。
畢竟,西牛賀洲可是絕大部分妖魔聚集地,一旦那裡的妖魔全被蕩平,妖族實力勢必降低到一個低谷。到時候,其他地方的妖族孤掌難鳴,勢必也要被一一掃平。唇亡齒寒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而如果妖魔一方勝出,便如牛魔王的想法一般,他蛟魔王又將擺在什麼地位?
三大聖心中各有想法,目標卻是相同,便也一道奔了獅駝嶺。
此外,又有那青龍山三犀牛精,萬靈竹節山九曲盤桓洞九靈元聖,也一併去道獅駝嶺湊熱鬧。
那獅駝嶺三妖王也不料會有此事發生,開始,那金角銀角,甚至是青牛、九頭蟲到來時,心中還是歡喜無比,可隨著眾妖魔越聚越多,八百里獅駝嶺,偌大的地方,很快便被數以千計的妖魔所充斥,人滿為患。饒是他們神通廣大,有這麼多妖王到來,也不敢再多擺架子。
而牛魔王,蛟魔王,猢猻王,三犀牛精,九靈元聖的到來,那獅駝嶺三妖終於感覺到了一絲危機感——看這架勢,以後獅駝嶺誰來當家,還真是個讓人頭痛的問題。
不過,此時頭痛的可不止他們三個,那靈山卻是比他們還要頭痛幾分。一群妖魔說聚就聚,根本沒有讓他們反應的時間。而此時,那唐僧師徒一行,也不過剛剛路過平頂山。
西遊剛剛開始不久,妖魔便都聚在了一處,幾十場劫難聚為一難,就在那獅駝嶺。
最壞的結果終於出現了。
第一是劫難,數十難歸於一難,這如何還能湊足九九歸真之數?
第二也是劫難,數千名神通了得的妖王齊聚於獅駝嶺,怎一個恐怖了得?除非靈山全體出動,否則的話,就算釋迦牟尼多寶如來親自出馬,落到妖精群裡不分屍也差不多了。
更重要的是,這獅駝嶺正是西天取經的必經之路。而那唐僧又有誓在先,一定要腳踏實地地走到靈山。如此,妖魔不平,取經就遙遙無期。
那九九歸真之數倒還好說,眾佛陀菩薩發愁不已,那觀音卻是有了計較。當即便請眾多菩薩佛陀將各自童子坐騎賜些法寶,遣下界去,為難取經人。就算不圖那點功德,只為了佛門氣運著想,那些佛陀菩薩自然也是要紛紛答應下來。
隨後那觀音菩薩又不停留,先去尋了那孫悟空,囑咐他一路之上,若不是碰上豬八戒、沙僧無法應付的妖魔,自己決計不可親自出手,否則,就算保唐僧有功,也要受那緊箍咒的苦頭。
那孫悟空雖然不解,但畢竟受制於人,無奈之下只得答應,心中卻是恨的要死。他本來就是被暗算戴了緊箍,才不得不聽那唐僧差遣,本來就心有怨念。只不過因為菩提祖師交代,只得忍氣吞聲。
若是對方好言相勸,說不得日後心中惱恨便會漸漸撫平,但如今被人一威脅,卻是惱的性起,雖然不能發作,暗中卻已有些不快。
觀音菩薩自然不知他心思,卻又自跑到前路路途之中,佈置些**。四周妖魔已無,單單憑諸佛陀菩薩坐騎童子卻是有些不足,只好再佈置一些凡間禍亂。
取經劫難,本是相對而已。比如,若唐僧一人取經,只要遇到狼蟲虎豹,便算得上是生死大難,但若有孫悟空開路,這些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