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結盟(2 / 3)

舌戰,引經據典,據理力爭。

這一場商議,足足談了五天時間。

郭崇咬死了,就是那當年那塊地。

可那塊地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早已經是廖國不可或缺的地盤,怎麼可能輕易讓出去。

廖國使者也不答應,當最後一天的時候,郭崇罕見的竟鬆口了,既然地盤不肯給,那麼是否能開通長江沿岸的港口,畢竟興國重商貿。

廖國的市場很大,以往為了打壓興國,每年交易什麼東西,份額多少那都是有定額的。

廖國使者沉吟半響後,終於還是同意了。

當簽約好文書後,兩人不由相互對視一笑,眼中都充滿著狡黠。

當然,也不光是貿易全開,而是大量的條款,兩人幾乎一條一條對過去,幾乎每條都要扯皮良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當然,對關鍵的還是雙方口岸開放,彼此都有大型碼頭,雖然大家都是以陸地作戰為主,但側重點不一樣。

廖國和尚國在水戰上,也就稍稍帶一些,畢竟水戰機會並不多,很多的戰船主要承擔的是後勤運糧的工作。

除開夏國不算,水戰最牛逼的還是興國。

當大型碼頭開通後,兩邊的大型船隻就開始動了起來,不管什麼時代,商賈的嗅覺永遠是最靈敏的,關鍵是,這個年代的很多商賈,那都是門閥世家的白手套。

有錢不賺是王八蛋。

就因為這樣的事情,門閥世家們嚐到了甜頭,對郭崇的態度逐漸緩和起來,聽說還是他主張的開通無限量商貿。

隨著兩邊水路開通後,廖國和興國默契的開始徵兵。

按照各國習慣,夏國在滅掉西域和西匈奴後,軍隊裡面應該開始保留精銳,將一些炮灰給遣散回去,種地的種地,做事的做事。

不可能國家一直養著他們,就算想要養也養不起,不說發錢了,光是每天的人吃馬嚼,能生生將一個強大的諸侯國給吃垮。

可如今的夏國卻一點動作都沒有,既不遣散炮灰又不找目標進行攻伐,反倒聽說在淄博附近,武安侯還招收了十萬大軍。

尼瑪,楊乾小兒這是要做什麼?

這樣的舉動,對兩國大王來說,這已經屬於亮刀了。

作為君王,只要不是白痴,那就不會等人將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再做反抗。

兩個大王那都是有幕僚以及各種參與戰事的文臣,經過長時間的情報蒐集以及分析。

他們發現了夏國目前的兩個致命缺點。

第一:朝賢和武安侯的勢力已經呈現差距,可以說武安侯功高蓋主,這已經是有取死之道,如果操作的好,讓他們君臣反目也不是沒可能。

第二:開疆拓土的時候是很開心,等你要防禦邊境的時候就發現完全開心不起來了。

這得分出多少大軍去駐紮?

說句不好聽的,兩國合力,未必沒有一戰的實力,甚至兩國大王覺得,優勢在我。

趁武安侯還沒聚集兵力來一個攻其不備。

那攻哪裡呢?

兩方人員又陷入了扯皮之中。

對於興國來說,本就有北上的心思,自然需要長江對面的沿岸地區,他們自然將尚國與興國接壤的地方看在眼中。

而廖國卻不是那麼想的。

打哪裡,打下後最好防守,還能消滅武安侯的有生力量,讓他心痛的不能呼吸。

那就只有一個地方,洛邑。

雖然楊乾的保密資訊做的不錯,可廖國到洛邑那邊,關隘是被封,可一些羊腸小道以及山脈你不可能封掉吧。

總有山民來往兩地後,打聽出了訊息。

雖然他們不知道洛邑駐紮了多少士兵,但按照推算,洛邑計程車兵應該不會很多,畢竟只是築城而已,又不是什麼特別大的軍事行動。

如果說,武安侯沒有打西域,沒有打西匈奴,那洛邑的駐軍絕對不會少。

可打了這兩個地方,沒有人會相信武安侯不從洛邑調兵。

也就是說,洛邑如果兵多,那打仗的時候你肯定調兵前往,如果不調兵,那就意味著洛邑的駐軍應該不會很多。

廖國的大臣們分析的頭頭是道,連廖王那半死不活的人,都覺得很有道理。

武安侯多恐怖,他見識過,雖然沒見全,可知道這傢伙的手段是多麼詭譎多變。

可惜,廖國並不知道,這次築的城是按照國都的標準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