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3)

小說: 作者:九十八度

也許是來自於周德東對人物的詮釋。

不管是死人,還是活人,不管壞人還是好人,都透著這抹憂傷。

這抹憂傷是掩飾在恐懼之後的,但又滲透在恐懼中,

或許是人性的一種表達。

《門》的寫法有些特別,

拋棄了一些中規中矩的傳統東西,

但卻留下了一些深思的東西。

()免費TXT小說下載

“目的”or“墓地”

“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你。”

答案:

“因為你和另一個你都位於同一個身體上。”

那就帶著同一個身體上的另一個你去尋找小說中的另一個答案。

鬼谷女:N重門

文/鬼谷女

讀過不少周德東老師的“黑段子”。原版正莊的週記“黑段子”,短小精悍,往往能提溜著你那顆自以為剛強的心悠悠盪盪,起起伏伏,然後到關鍵的時候突然撒手,驚出你一身冷汗。事後回想,“段子”們講的其實是寓言,從平淡生活裡挖出來的不平淡的故事和寓意。借用《門》裡對“門”的比喻,其實每個“段子”就是一扇“門”:進了門的人,清者自清;門後的五光十色,幽明暗亮,各入各眼,卻無不繽紛。

剛拿到《門》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除了立刻可以確定這是個恐怖文學迷嚮往的“又黑又長的段子):這又是個什麼樣的驚悚寓言?拜讀完,我有了感觸,但決定不說(唯一可以公之於眾的,是……還是不說吧),因為我對這個故事的領悟,應該藏在屬於我自己的那扇“門” 後,相信你讀完,也願意在夜幕降臨後,在老婆老公父母孩子同寢室男生女生熟睡後,躡手躡腳地開啟你專有的那扇門,看看這個故事怎樣地觸動了你。

雖然對故事的感悟已被鎖於我的私家門後,好在周德東還在多重“門”後放了寶藏,讓你我會心。

《門》高度保持了“黑段子”成功的要素,雖然是個長篇,但節奏推進得很快,和那些膾炙人口的“黑段子”一樣用種種的出其不意“一刀封喉”——很多筆耕的朋友都有體會:要在長篇中達到心跳提速的作用,要以素描式的敘述達到渲染的氣氛,巧思和功底缺一不可。《門》的這種爽脆的推進,很可能會成為本土暢銷文學的一種趨勢。古龍已經在武俠小說中成功地運用了這種節奏;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歐美驚悚文學的大家們也都以這樣的敘述節奏攫住了大量的讀者。

小說裡的角色,很個性化很情節性的,往往是為故事服務。《門》中的人物,個人之見,則具有強烈的象徵性和代表性。(雖然型別風格迥異,餘華的作品也有這種趨勢。)象徵性的人物,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鼓勵一種掩卷後的思考。比如米嘉,象徵的是權力和權力背後的怯弱;“援交”的顧盼盼,象徵著墮落和墮落的無奈;至於作家,象徵的就是一種普通,作家就是你我普通人的代表,虛榮又猥瑣,在一定的條件下,會變成瘋狂。除了人物外,《門》中的許多線索也都具有象徵意義,比如多次提到的“步數”(多少步後將有某某事發生),其實暗示著“規律”和它的心理效應。相信讀到最後,很多讀者會得出結論,所謂“門”,似乎正是“善惡之門”,或者“因果之門”,開啟的,是你的心門。

和周德東見過面的人都忘不掉,他的確是個會講故事的人,而且用的是那種詼諧的調子。《門》除了是個好看的恐怖小說,那不經意流在其中的諧趣,可以給《門》再貼一個黑色幽默的標籤。比如以下對白:

作家說:“對了,昨天半夜,我在家給總經理米嘉打過電話。”

男刑警馬上問:“幾點鐘?”

作家:“午夜。”

男刑警說:“不要用文辭,具體時間。”

還有每節之前的小段子,不乏讓人動容之處(被逗樂的或是被嚇的),也不禁會讓人犯嘀咕:周德東怎麼想出這些東西來的?

出版界的前輩曾說,周德東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原諒我不能說出前輩的名字,因為寫出來,會比一部長篇小說還長——這已經是個共識。在我看來,周德東同時還是個勤奮的人,在操作彩版《青年文摘》這個大雜誌的同時,能寫出眾多精彩的“黑段子”,和更精彩的這個“又黑又長的段子”,足以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