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東最新恐怖大作:門 作者:周德東
序:走進《門》,是一個恐怖迷宮
應該說,這部書並不是一個平面的故事,而是一個立體的恐怖迷宮。
它是由恐怖小說家周德東和我們三個人共同搭建的。
不僅如此,還有你,一個似乎在局外的閱讀者,必須有你的存在,你的智慧,你的參與,才構成它恐怖的完整性。
讀著讀著你會發現,這部書把你牽扯進來了,把作者牽扯進來了,把張藝謀牽扯進來了,把活著的故去的眾多不相關的人都牽扯進來了……
這個迷宮中,佈滿了太多的歧途和死路:
比如,每一章之前,都有一段文字作為導讀。閱讀時,為了連貫,你完全可以跳過它,因為看起來,它基本是獨立的,和每一章的故事並無關聯。可是,真的沒關聯嗎?——恐怖藏在另一種含義中。
比如,這個故事裡有很多詭異情節,卻沒有像其他恐怖小說那樣,給予明確解答——恐怖藏在永遠沒有謎底的現象中。
比如,你可能認為,真實的鬼可怕,或者,虛偽的人可怕。這個故事卻講述了這樣一個活物:他是一個偽裝的人,卻不是精怪,也不是鬼魅,那他是什麼?——恐怖藏在未知中。
比如,作者對命運的推演,縱橫八千里,上下億萬年——恐怖藏在無極中。
比如,周德東最初的寫作大綱和寫出來的故事完全不同——恐怖藏在差異中。
比如,這部書的作者照片和配圖,與故事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絡——恐怖藏在類似的一個個細節中。
比如,本書裡有虛構的故事,也有真實的事件——恐怖藏在真真假假中。
比如,周德東並沒有完成這部書,最後的兩章是我們,東德周、韓浩月、龔潮燕寫的,這是為什麼?——恐怖藏在一個個問號中。
比如,我們三個人怎麼突兀地出現了?東德周是誰?韓浩月是誰?龔潮燕是誰?我們是真實的人嗎?——恐怖藏在我們的陌生面孔中。
比如,我們告訴你,這部書的“協助”者,本來是四個人,我們一起幫助周德東先生策劃和整理這部書稿,工作還沒有結束,其中一個就無故退場了——恐怖藏在這個故事之外的事故中。
比如,我們告訴你,這部書的恐怖是###度、多層面的,危險不僅僅只在文字中,它已經蔓延到了現實裡,甚至爬到了你身邊——恐怖藏在這個預言中……
因此,我們勸告,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抗精神恐怖的素質,請放棄閱讀。或者說,請放棄參與這個故事。
(東德周 韓浩月 龔潮燕)
一:白色婚禮(1)
路上有很多人,他們都朝著一個方向走去。
這場面讓我感到詫異,就不自覺地加入了他們。
走過一個個岔路口,一座座立交橋,一個個地鐵站,一家家夜總會,一個個商場,一家家醫院,一座座酒樓……
日月沉浮。
我發覺,身邊不斷有舊人消逝,又不斷有新人湧現。
我問身邊一個強壯的男子:“我們這是去哪兒啊?”
他說:“目的。”
一句廢話。
又走了一段路,他在旁邊拍了拍我的肩,說:“哥們,我到了,拜拜了。”
我轉頭一看,路旁出現一座墳塋,他一閃身就不見了。
我驀地明白了,不是“目的”,而是“墓地”。
我們都在朝前走。
(一)
老天,不可阻擋地黑了。
樓房林立,街道縱橫,人間的燈火星星點點。冷雨稀稀拉拉地掉下來,燈更紅了,酒更綠了。
遠方,黑黝黝的群山高低起伏。
這個城市叫西京——它其實就是那個你十分熟悉的城市,我不過給它換了一個名字而已。
在一條安靜的馬路上,有一家酒樓,還在營業。整個一條街都是賣書畫的,都打烊了,只有這家酒樓的紅燈籠,在黑暗中幽幽地亮著,顯得很孤獨。
酒樓內在舉行婚禮。
小型演出臺上,掛著兩塊紫色的幕布,現在它們拉嚴了,像一扇緊閉的門。幕布上方,掛著一個條幅:
撒爾幸 顧盼盼
新婚大喜
新郎冒雨去接新娘了。
現在,兩個司儀在招呼大家。他們一個矮胖,一個瘦高,看上去都是大學生。他們穿著白色中山裝和西式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