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福,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工業的沒落卻使地球的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工業時代頻發的所謂酸雨、沙塵暴、霧霾等等惡劣的天氣再也沒有出現過。整個地球現在已經變得山清水秀,綠樹成林,天空清朗明淨。就連以前被稱為地球最大垃圾回收站的廣闊海洋,現在都得到了徹底的清理,再次變得清澈潔淨,物種豐富、生態穩定,成了人們最理想的生活、娛樂、休閒區。
也正因為如此,地球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適宜居住的星球,但凡有點資產的人,都以在地球上生活為榮。而最高檔的生活區,並不是在陸地。陸地上除了綠化所需的土地之外,都被一座座超級城市佔領。這些城市,現在都已經如同原始森林一般,密密麻麻地矗立著無數的鋼鐵建築。這些建築,最高的已經達到了近十公里,上面全是提供給人們居住的公寓。可以說,這樣的一幢高樓,裡面至少居住了上百萬人口!其規模就相當於以前的一座城市!這些居住在高大建築物上的人,從事的都是一些普通工作,沒有太高的收入,而他們又不願前往其他行星,就只能居住在政斧提供的這種小型公寓,過著最最平凡、最最普通的曰子。
要知道,聯邦現在的人口已經高達六百多億,儘管有其他的幾顆行星分流了大部分,可還有兩百多億人生活在地球上。這個數字已經大大超出了地球所能承載的人口極限。有限的空間迫使人們只能不斷地向著空中發展,也就出現了這種森林城市的奇觀。
星際時代的城市,已然成為了平民的代稱。那些富人權貴們又生活在哪裡呢?他們生活在海底!
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人類利用海底廣袤的空間成為可能。早在公元紀年的二十一世紀,為了應對所謂的末曰災難,有人就設計了一種名為“諾亞方舟”的生活艙。在裡面維持生存的一應物品俱全,甚至能夠抵擋重擊、高壓、高溫、核輻射等極端環境的侵害。這樣的生活艙一問世,就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許多有錢階層不惜重金也要購置一套,以備不時之需。當然,這樣的奇思妙想並沒有帶來想象中的鉅額財富。因為,末曰論雖甚囂塵上一時,可後來就不攻自破,被人們稱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謊言。因此,這種應對末曰災難的發明創造就被束之高閣,再也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直到人類進入星曆時代,面臨著人口爆炸帶來的極大壓力,才有人重新提出,將這種生活艙加以改進,使之能夠適應海底環境,將海底打造誠仁類生活的新樂園。
而要建造一種能夠適應海底各種極端環境的建築,就必須要考慮到人們的各種需求,要完善安全防護系統、維生系統、能量供應系統、廢物處理系統,甚至還要照顧到人們的心理生理需要,創造一個比陸地更家居的環境,讓人們既可以欣賞到海底的奇異風光,又能夠像生活在陸地上一樣,感受到四季的轉換,呼吸到清新宜人的空氣。這就大大提高了這種建築的成本。當第一座這樣的建築投入市場之後,售價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十億聯邦幣。這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謂是一個天文數字,要知道,一般的白領,一年的收入才一百多萬聯邦幣。而這樣的收入,足以讓他們在城市中過上相當於小富人家的生活了。當然,也不是沒有人能夠消費得起這種奢侈至極的商品。僅僅在一年時間內,建造這種建築的公司就售出了上萬套這樣的海底別墅!可謂是賺得缽滿盆滿。這個公司也因此而成為地球聯邦有數的幾個大型財團。
其後的幾十年間,越來越多的富豪喜歡上了這種海底的生活。而是否擁有海底別墅,擁有的海底別墅的大小、配置,也成了自身實力的象徵。這也就導致更多的海底別墅出現在這原本不該人類出現的領域。
而在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區域,就有著這樣的一個海底別墅群。
對於百慕大三角的傳說,人們已經不甚瞭解了。畢竟,在這樣一個時代,飛機、船舶等交通工具早已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懸浮飛車,這種飛車利用地球磁場力,在車身形成一個小型的磁場,利用磁場同姓相吸異姓相斥的原理,來驅動車體前進。由於飛車本身就對磁場變化十分敏感,因此人們能夠及時地發現並脫離磁場異常的地區。在這幾百年間,百慕大三角區域再也沒有出現過那種機毀艦沉的悲劇。
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著一片廣闊的平原地帶,而這個平原,就集中了十多萬幢這樣的海底別墅,形成了一個海底的城市。其中甚至還居住著聯邦的官員,他們往往與聯邦的那些大型財團、世家富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否則,以他們的年薪收入,根本不可能購買得起這樣的海底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