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又有了“神龜負書”的傳說,“夫河龜負書者,乃神龜也。其背所有之文,有一長畫,二短畫,一點白近尾,九點紫近頭,二點黑在背之右,四碧點在背之左,六白點在近足之右,八白點在近足之左,三綠點在肋之左,七赤點在肋之右,五黃點在背之中。凡九而七色也。”
按照神龜背上影象,按各處圈點數目記下,則變為——
4 9 2
3 5 7
8 1 6
黃帝命令羲氏與和氏,恭敬謹慎地遵循天道,推算日月星辰的執行理數,制定曆法,把時令節氣昭示臣民。並分別釋出政令:讓羲仲居住在東方的暘谷,觀察測定日出東方的時刻,把晝夜長短相等,烏星出現在正南的一天,定為春分;讓羲叔居住在南方的明都,觀察太陽南移的情形,恭敬地迎接日向南歸,把白晝最長、火星現於正南的一天,定為夏至;讓和仲居住西方的昧谷,恭敬地送別落日,把晝夜長短相等、虛星現於正南的一天,定為秋分;讓和叔居於北方的幽都,觀察日向北移的情形,把白晝時間最短、昴星現於正南的一天,定為冬至。
爾後,黃帝說:羲、和呀,一年的週期實際上是三百六十六天啊!剩下的天數,要用閏月的辦法加在某一年中,以此確定春夏秋冬而構成一年。並據此規定百官的職責,教導子民春種夏收,秋貯冬藏,各種事情就都能夠興辦起來了!如果再按每年三百六十天行事,春夏秋冬就會亂套的。
河圖、洛書被敬為天物,確定四季已成舉國大事。到了唐堯虞舜,更成為傳國重器,儘管當時的帝王是禪讓的,但是,如果不掌有河圖洛書、指南車、九州大鼎這三件國之重器,便沒有皇權的威儀,不具有號令天下的信譽。
國之重器是皇權的象徵,神聖而又崇高,供奉於神廟,享受著天下諸侯和萬民的頂禮膜拜,天下公有,任何人不得私匿或據為己有。
其實,河圖洛書之前的三皇時代,人們由於生存的絕對需要,就注意觀測天象,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獲取了大量有關太陽、月亮和大地相關的天文知識及天氣變化的地理常識,嘗試用某種方式瞭解、闡釋天象與自然的規律。
於是,伏羲始創了八卦,八卦始創就是作為天文曆法的。當時沒有文字,他就採用八種符號分別命名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卦,並將各種自然現象和物質併入八卦中。乾代表日、天、金,兌代表雨、澤、金,離代表日、閃電、火,震代表雷、木,巽代表風、木,坎代表雨、雪、水,艮代表雲、山、土,坤代表雲、地、土等。
在對八卦的不斷探究中,古人又把所能認知的自然物質,如金、木、水、火、土歸於八卦,並據其生成與相互關係,賦予它們相生相剋的內涵。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後人就用這種相生相剋來說明天地萬物之間的相互聯絡,並用其推算宇宙萬物的形成和變化。
伏羲畫卦,考定星曆,劃分四季,建立五行,人們由狩獵轉而耕種稼穡,衣食得到保證,建村舍屋宇,居住得到改善;有了天地神祇物類之官,各司其序,人類逐步走向文明。伏羲因為創立八卦名揚千古,被後世萬代稱為羲皇。
話說紂王聽了姜尚之言,心火撩起,逼視姜尚,欲言又止,走出草寮。此時,陣雨已過,晴空朗日。姜尚馴服地跪於馬下,紂王踩著姜尚跨上馬背,朝一座山岡拍馬而去。
等到姜尚氣喘吁吁追趕上來,他傲立山岩,面對跌倒在山坡上的姜尚,用他那慣常鄙睨群倫的眼睛,黃色的鷹眼藍色的貓眼,同時發出駭人的光芒,上下打量著這個七竅生煙的乾巴老頭。
沉默之間,兩人目光相交連成一條直線,過了好久,好久,漸漸地他那慣常的鷹目貓眼,在如同凝固的氛圍裡轉化成青眼,爾後,俯伏下來,變為敬畏的仰視了。憑著感覺,各人平日裡修養的涵分,其實已經分出了高下。
在帝辛看來,他所面對的是怎樣一雙眼睛啊,漠然蒼白,似乎什麼也沒有的空洞。然而,卻又似乎深邃莫測,無所不包。周圍的晴空白雲、林泉飛鳥,甚至風雨雷電,都從那雙漠然空洞的眼中流出,又倏忽流去,不留一絲痕跡。
他想,自己是否把這個乾巴老頭輕視了?此刻竟像大山一樣雄渾,以靜以默,不言不語,骨子裡暗藏肅穆沉雄,有一種無言的力量。對山仰視,自己最多不過是巖隙間的高松而已?
然而,帝辛畢竟是當今大商的帝王,他還是用力挪開自己敬畏的眼神,居高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