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因為比重問題出現分層的話,那麼起爆時的氣體膨脹速度就會明顯降低數倍,在短時間內會有較多的固體殘渣存留——
固體殘渣麼,便是火藥中氧化劑和還原劑混合不充分,不均勻導致的,以至於在反應的第一瞬間這些玩意兒都沒有徹底反應掉變成氣體。雖然再多給一些時間餘量可以然這些殘渣慢慢燒化不殘留固體物,但是那樣的話這玩意兒就只談得上燃燒價值,而談不上爆破價值了——火藥爆破的威力,並不是取決於放出多少能量,而是在於瞬間的氣體膨脹速度;如果單純從化學能釋放的角度來衡量的話,那麼人類還需要什麼火藥呢,直接拿油料去縱火不就完了麼
不過不管怎麼說,如今蕭銑手下那些將作監工匠好歹是把可以用的火藥弄出來了,約摸比19世紀初的白煙黑火藥巔峰狀態還低那麼三分之二的爆破力。不過按理說只要解決了有和無的問題之後,威力大小就可以慢慢來了,威力小一些也可以先拿來湊合著用,無非是裝填量要加大一些。投射難度高一些。而且原始黑火藥顆粒化的程度雖然低,卻也有一樁好處,那便是可以省掉丸制的這一步工序——在黑火藥剛剛出現的年代。在丸制的時候發生爆炸事故的例子要多不少,一旦發生了。不但損失不小,還會對保密工作帶來更多麻煩。
蕭銑想到的第一個火藥兵器用途,自然是將來在攻城戰中使用這玩意兒埋進地道里或者用巢車的掩護、讓工兵在敵城牆角下挖個洞,填埋那麼幾百上千斤的黑火藥進去,然後外頭再拿石頭夯土封死夯實,用留下的引線孔點燃爆破,直接把城牆炸個缺口什麼的。
這種用途確實談不上難度,工匠們也按照蕭銑的計劃隨便鼓搗一陣子。就做成功了實驗。把火藥往一口棺材裡填塞滿,然後就和下葬一樣把棺材埋進一段做測試用的夯土城牆裡頭,只留出長長的引線孔。然後點火後眾人作鳥獸散,等待那麼幾十秒,轟然一聲巨響,就沒有然後了。
爆破用途如此成功,一度令蕭銑有些想要大躍進,然後第二步便提出了火藥投擲兵器——他倒是還沒狂妄自大到覺得自己用隋朝的材料學基礎就能直接上大炮甚至火槍了(眾所周知,火槍比大炮難度高。除非那種管壁超厚不計重量的小口徑火器也有資格叫做“火槍”的話。)
然而,哪怕是土法手雷。到了蕭銑這裡也遇到了大問題。首先沒辦法解決的就是摩擦式的引線——也就是那種讓手雷可以一拉引線自動起燃的法子。他倒是想過紅磷,但是太不穩定,很有可能就沒怎麼拔就把自己人炸了。
這個問題反覆嘗試之後無果。尤其是工匠們根本不可能提出什麼化學方面的建設性意見,蕭銑只好放棄,推求那種戰場上點火的手雷——也就是需要和弓箭手放火箭之前一樣,在一個火炬或者火盆上點燃長長的引線,然後再丟出去。
可惜折磨還遠遠沒有結束。把條件放寬到可以允許擲彈兵一手拿火把點火一手投彈後,蕭銑發現引線這東西的燃燒速度根本沒法標準化控制,也就沒法告訴士兵投彈前握持幾秒再仍。至於觸發式引信——也就是落地就炸的引信,在這個時代還沒法做出來。所以如果把這種手雷作為擲彈兵武器投入戰場的話,很有可能第一戰的時候蕭銑可以佔盡先機。但是稍微打兩場後就被敵人找到竅門,變成有可能丟回來傷到自己人的雙刃劍。
蕭銑並不是一個科技至上主義者。實用才是最重要的。前世的半吊子軍迷思維,讓他對於歷史上某些文明在已經佔據了高科技優勢的情況下。盲目攀科技,而且是攀那種根本沒法專利保護的科技,最終導致反而被敵人拉近了實力差距的例子印象深刻。
比如後世1905年的英國人,在自己明明擁有70多艘前無畏艦的龐大海軍的情況下,在自身工業產能已經對美、德不佔優的情況下,妄圖靠劃時代的無畏艦來繼續保持自身的優勢。殊不知發明了前無畏艦之後,德國人和米國人原本在前無畏艦時代積累的存量還不多,好歹就算生產力超越英國,也得幾十年才能追上來。但是無畏艦一出,所有前無畏都成了廢鐵,英國人自廢武功廢掉了數十年的先發優勢,和美、德重新回到一個起跑線上競爭——充其量只佔了第一批無畏艦下水那麼一點搶跑優勢。
同樣的道理,現在蕭銑軍因為錢糧和冶金技術的優勢,在板甲和對應的兵器方面已經有了明顯優勢,而歷史上板甲的衰退正是靠火藥兵器的發展。
有些人誤認為英格蘭長弓或者後期的重型十字弩就可以充分克制板甲,那只是一種意淫;之所以英格蘭長弓強大,並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原因,而是因為英語文明的知名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