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募驍果軍的詔令,已經下達了旬日。關中子弟應募者居然也達到了數萬,雖然距離楊廣要求的最終二十萬規模還有不少差距,但是考慮到時間還足夠,這個速度已經可以滿足要求了。
前來應募計程車兵,多是貧賤無田產的下戶、隱戶,原本府兵制制度下逃匿徵兵兵役之人,體力健碩武藝豪強之人也不少。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自然也很好解釋——府兵制是需要當兵的人自費籌備一些裝備的,赤貧人家,在府兵制下自然是想當兵都沒本錢。現在驍果軍放開了錢糧裝備的門檻,自然可以吸納一部分新的從業人員——就像李綜理簡政放權、取消了一堆“職業資格許可證”之後,那些行業的可用就業人員自然會有個短暫地暴漲。
這樣的兵員來源構成,讓楊廣很是欣慰:
原本府兵制之下,兵員的攤派還靠鄉舉裡保,多有地方上的資助,縱然是豪族世家的佃戶,出兵多少要靠這些豪族贊助一些——尤其是世家豪族往往掌握著地方上的鐵匠、馬匹供應,就算當府兵的平常百姓人家自己有錢全額買,那也要透過豪族世家控制的產業,多少要賣人一點人情,所以府兵制下出來的軍隊,地方色彩極為濃重,對本鄉本土的效忠往往威脅到了對朝廷的效忠,北朝二百餘年世家在軍中影響的始終強大,也多與府兵制的自籌裝備有關。
現在,驍果軍的兵源,終於和世家豪族勢力關係遠了一些,朝廷集中供應全部裝備,徹底提供軍隊的全部後勤所需,也就斬斷了世家對這支新軍盤根錯節的控制觸角。
不過麻煩依然是有。第一個,便是士兵可以用新的,但是軍官依然要從舊軍隊裡面選取,否則軍隊根本形不成戰鬥力,也沒法展開訓練。而引入舊軍官,如何才能儘可能避免世家子弟擔任將領,就要好生琢磨了。第二個問題,便是朝廷供應兵器所需的錢糧,又出現了劇烈的吃緊——在府兵制時代,朝廷根本沒做過那種“由朝廷統一出錢打造二十萬柄橫刀、二十萬套鎧甲、二十萬套戰袍皮靴”之類的事情,現在突然把原本分散在民間投資的東西攬到了朝廷手裡之後,細算之下,楊廣才發現這需要的錢糧竟然頗為巨大,甚至比再修一條通濟渠甚至東都還要耗錢。要想強推下去,唯一的辦法貌似只有苛捐雜稅了。
……
十月末的日子,北方已經進入了初冬,晝短夜長很是明顯。黃昏時辰,天色已經全黑了。
大興宮裡,奢靡好大的楊廣倒還沒有放棄勤政的本色,依然在對著京中各衛軍隊的將校名單深思熟慮,勾選調入驍果軍的人選。
後世有人說過,三徵高句麗前後,楊廣的脾性,尤其在是否勤政這一點上,差距還是很大的,在此之前,他奢侈好色歸奢侈好色,但是雄心壯志猶在,所以努力勤奮程度不可小覷。而畢生大業失敗之後,他就有點破罐子破摔了,大業十年之後,就純是奢侈好色,再看不到多少勤奮,就像打擼啊擼被隊友坑得心灰意冷之後,只想二十投的放棄者一樣。此言今人雖不能親見,但是卻也與真實頗為相近了。
“要想驍果軍不控制在世家手裡,唯有把此軍軍官都用關中非世家的後起之族將領、或是軍中那些原本北齊、南陳故地出身的驍勇戰將……
總領督辦的事兒,還是交給宇文述了。宇文化及雖然前兩年在榆林郡偷賣鹽鐵給突厥人,不過幸好被御妹發現傳信告發,沒有造成大禍。如今宇文化及那貨也被罰作其父的家奴圈禁了三年,應該改得差不多了,也就讓他重新啟用,到驍果軍中當個郎將,暫領一軍,日後有功勞再行升賞。
其餘諸衛大將軍,右屯衛麥孟才出身嶺南,前陳末年為盜賊,然奮勇敢戰,軍中素無世家根基,可以一用;右武衛來護兒出身揚州、周法尚出身婺州,皆無世家背景;不過如今朝廷還要此二人統領海路軍,暫且記下,將來可酌情調入驍果。如此,則驍果內有四衛大將軍制衡分權,當不致使宇文述獨大。其餘諸衛大將軍盤根錯節,便不再入驍果。”
楊廣在牛油巨燭映照下,奮筆疾書寫上一個個名字,又劃掉一個個名字,定下了大將軍、郎將這些級別的全部暫定人選之後,居然還事無鉅細,連下頭的校尉甚至旅帥都想安排一下,這便忙到了酉時。
在府兵制下,十二衛的大將軍自不必說,一個衛擴充到戰時滿編的情況下可以帶領五六萬人,遇到高麗之戰這樣的時候,甚至有帶十萬八萬的。而下頭的郎將,一般執掌一個軍府,是五千人左右,一個大將軍下屬至少十個郎將。
至於校尉、旅帥那就更低階了,每個郎將下轄十校尉、每個校尉下轄二到四個不等的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