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於北方可謂是富的飆油,哪怕和蕭銑治理之下商貿農業都極為繁榮的江東相比,也不遑多讓<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岑文字還告訴了蕭銑一個壞訊息,那就是許紹為政很是穩妥,治理安撫百姓也頗有一套,官聲很好。因為三峽地區原本地廣人稀,可以開墾的荒田眾多,自從隋末大亂一來,荊北等處多有流民流入夷陵地界,但是都被許紹截流下來了,足足在他自己轄區的數州內安置了三五十萬流民人口,而蜀中腹地卻幾乎沒有接收到流民資源,可見從長江三峽這條道入川的流民都被許紹截流了。若是許紹願意的話,或者說他在鐵了心抵抗又遇到戰況不利的情況時,完全可以憑藉充足的錢糧暴兵數倍,走一般農民軍那樣的擴軍路線。
這麼一算,還真是一個大敵,難怪歷史上的蕭銑號稱傭兵四十萬,還是被許紹頂住了兩年多不得寸進。
充分認識到了敵人的強大,蕭銑決定御駕親征。一來如今雖然國朝初立,但是北方李密正在和王世充撕逼,沒時間南顧,所以大梁沒有外患;二來也是免得打進蜀地之後。又出現閉門自立的軍閥。
蕭銑御駕親征的決定,在會見岑文字之後的數日,在大朝會上正式公佈了出來。朝臣反對者自然有之,不過多半是以徐紹不足為慮、沒必要勞動御駕親征為由。這些沒見識的勸諫蕭銑當然不會理會。一一說服駁回之後,就踏上了啟程之路。
去年入冬的時候,便提前部署在江陵的作戰部隊就有七八萬人了,提高了對許紹這個不確定因素的重視程度之後,蕭銑再次加重了籌碼,又親自從丹陽帶去了四萬精兵,都是沈光麾下的驍果軍舊部,騎兵部隊方面。秦瓊本人雖然沒有出馬,蕭銑也至少從其麾下調走了尉遲恭和羅士信二人,帶了萬餘騎兵助陣,萬一有些環境用得上,也未可知。防禦方面,蕭銑只留下自己最初淮海軍當中最可靠的人馬駐守京師。如此一來,平蜀的總兵力激增到了十二萬人。
沈光麾下的兵馬,在這小半年內,也已經實現了充分換裝,裝備檔次幾乎和蕭銑原本的嫡系部隊相當了。而此番入川水路進兵很重要,所以戰船和水戰兵器也都是可了勁兒地高配。
蕭銑親自統帥的大軍,在二月初二龍抬頭這天從丹陽誓師出征。逶迤而行,到了月中時分趕到江陵駐紮休整,與原本就留在楚地的軍隊回合重整,而後直撲夷陵而去。蕭銑並沒有再讓人下招撫詔書或者別的勸降書、戰書,完全是不打算和許紹有任何外交交涉,直接手底下武力見真章。因為蕭銑已經透過岑文字的描述,知道了許紹這廝是沒有一絲一毫爭取可能性的,猝然發難好歹還能減少許紹準備的時間。
大軍趕到秭歸附近時,還是二月二十幾光景。在西陵峽口南津關一帶,蕭銑帶著數千艘戰艦。親眼目睹了西陵峽口的滾滾傾瀉——他們還是來早了數日,開春凌汛還沒有徹底結束。春汛帶來的大流量,讓長江水在這一段極為湍急,根本沒有逆流航行的可能性。長江三峽的地勢,本來就是帶著從西到動海拔急劇下降的特徵的,在南津關以西,大江為高山夾谷約束,江面比南津關以東要狹窄數倍,所以只能靠大流速來宣洩過多的水量。
蕭銑估摸了一下,凌汛結束之前,峽口內的水流速度能比車輪舸全速航行的速度還快,也就是說無論怎麼蹬船,都是逆水行舟,再怎麼進都是退。
在螺旋槳蒸汽動力的船隻出現之前,凌汛中的三峽簡直就是人類水運的禁區——只能順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千年之後,據說倭寇在金陵屠城那陣子,蔣校長為了把江浙工業內遷到川中,發動無數民力拆遷工廠,有些民族資本家的工廠,因為機械動力的船舶不夠用,就用上了傳統木船運輸裝置,靠縴夫在江岸邊拉著木船逆水而上,從武漢到重慶能走半年之久。只不過如今的蕭銑是沒工夫來完成這種奇蹟了。
……
蕭銑暫且安分不動,沒料到對面的許紹卻是頗有雄心<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二月末的一日,梁軍在南津關外駐紮的時候,夜間從秭歸縣的水寨內,突然有一群許紹軍的戰船殺出,趁夜往東南殺來。蕭銑軍本沒有想到許紹敢於主動進攻,所以沒有做出額外的提防,只是照常例安排哨船和巡夜,結果遇到突襲,便有些措手不及。
兩軍在黑夜中激鬥纏殺,不到一刻鐘的功夫,徐紹軍陣中一波船隻已經逼近蕭銑的前軍水寨,便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