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明,始畢可汗來到桑乾河岸邊巡視的時候,看到的是七零八落的屍首和一處處河灘水窪之中積攢的鮮血,久久不散。雖然昨夜一戰雙方的死者都只有不到萬人,比五天前的安陽縣前哨戰還少,但是對突厥人的打擊卻著實更大。
昨夜楊義臣居然耍詐成功,送了好近百艘看大小約莫能有數百石載量的糧船衝到了雁門城下的桑乾河河段!而後城內的楊广部下驍果軍也是士氣大振,據說讓羅士信和沈光分別帶領步騎兵開門出城,接應護糧而來的秦瓊軍,把至少七八成的糧食成功搶進了城內。
突厥人當然也不是沒有追趕,三王子阿史那咄苾是當事人,自然是最早反應過來並且馬上調兵追趕的,還在雁門城東門外和隋軍大肆血戰了一場。但是無奈隋軍派出的都是精兵,利在陣地戰、死戰、硬戰,而突厥軍隊本就不擅長於此,加上戰場逼仄,著實付出了很大傷亡,也不過和隋軍打了個平手。兩軍各自在雁門城的東門外丟下了至少好幾千具屍體。
始畢可汗的本部親衛人馬也投入了一部分到這場截擊戰裡頭,可惜效果也不過是填人命和隋軍互相放血而已。天下漢人在大隋極盛的時候有五千多萬,而突厥人不過數十萬帳、幾百萬口,就算現在大隋亂了多年人口下降厲害,也不是突厥人靠換命就能換贏的。
根據打掃戰場時的估計,以及那些被隋人廢棄在桑乾河裡的船隻來看,這一夜,至少有超過一萬五千石的軍糧被隋軍搶運進了城,按照一個士卒一天一升米的消耗量來看,城裡七八萬人加上秦瓊的騎軍也在此戰後跟著進城。算他城裡有十幾萬人,那麼至少就是可以多吃十天半個月的。
這還是按照一個人一天一升米在算,而實際上人在飢餓狀態下。靠著減少配給還是可以挖出很大的潛力的,一天五合也絕對是可以勒緊褲腰帶活下去。並且保持一定戰鬥力的——要知道,後世安史之亂中,張巡對抗令狐潮的安史叛軍時,可是靠著給士兵每人每天一合米,再配給一點樹葉子和老鼠,都撐了很久。
所以說,短時間內靠圍城斷糧幹掉楊廣的希望,在昨夜之後。便已經破滅了。隋軍有充分的時間繼續集結兵力,然後和突厥人堂堂正正決戰。
第一個連鎖反應,發生在雁門關北、雁門城南的出關通道中繼點馬邑縣,太原留守李淵的四萬兵馬原本一直在那裡採取守勢,被突厥軍隊監視著。自從楊義臣在桑乾河沿線成功運糧入城之後,突厥軍隊各個方向都略做了一些收縮,原本也沒有把李淵當回事兒,誰知就被李淵嗅到了一個反攻的良機。
僅僅次日一早,還沒來得及確信北邊的戰況的情況下,李淵讓其長子李建成和侄兒李孝恭各自帶著一萬兵馬。以劉文靜、柴紹等人為輔,對馬邑城北監視李淵軍的突厥餘部發動了一次突擊。
監視李淵的突厥軍本來人數就是比李淵少的,因為他們的職責只是監視。以及示敵以弱,萬一能夠把李淵引誘出來野戰也好。而昨夜臨時調走了一些人之後,這一部分的突厥軍隊人數就更少了。加上李淵做了小半個月的縮頭烏龜,突厥人屢次誘敵都失敗了,如今早就不防李淵還有膽子主動出擊,結果就在佛曉時分被李淵給偷襲了。
也虧的突厥軍隊來去如風,倉促失利之後這部分人馬只是全軍倉皇撤走,北上與主力會和,李淵的兵馬還是步軍為主。自然追擊不上,然而卻繳獲了突厥軍隊倉促逃走時留下的數千匹戰馬、牛羊過萬。還有無數皮貨帳篷——突厥軍隊大部分也是隨軍除了帶著騎乘的戰馬之外,還帶著備用馬和馱馬。倉促敗退的時候自然沒法全部帶上,被李淵繳獲那麼多戰馬自然也是正常情況。
各方連環噩耗傳來,始畢可汗不得不做出一些收縮:既然雁門城裡楊廣的糧食暫時夠用了,他再分兵各處阻撓隋軍各部援軍接近雁門還有什麼價值呢?只會白白給敵人逮到自己分兵的機會。
基於這個考慮,突厥大軍監視隋軍各部的兵馬全部收攏回來,聚集到雁門城包圍圈的各個方向,除了“不放隋軍援兵與楊廣回合”這個底限還堅守著,別的戰略對峙圖謀已然全部放棄。
……
楊義臣軍與李淵軍成功在雁門以南、桑乾河邊會師,會師之後的總兵力依然超過了十五萬人之多——畢竟此前楊義臣和突厥人血戰過多場,他從涿郡帶出來的總兵力十五萬的作戰部隊終歸是有不少戰損的,所以如今加入了李淵的人馬之後,總人數也不過才超過十五萬沒多少。此後的十幾天裡頭,兩人便和突厥人展開了長期的對峙,等待國內的其他各路援軍分別趕來。
臘月初十之後,有三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