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部分(2 / 4)

小說:大官人 作者:老山文學

年來由山西境內的河流,衝擊太行而出的八條東西向橫谷,歷來就是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咽喉通道,是三省邊界的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號稱太行八陘。其中第七陘是便蒲陰陘,陘上有紫荊關,其地峰巒峭峙,仄陘內通,是山西大同通往直隸的軍事要隘。

另外,第八陘為軍都陘,陘上便是居庸關。

蒲陰陘作為大同通往直隸的咽喉要道,自然是大同鎮駐防的重中之重,在蒲陰陘上,遍佈敵樓、烽火臺,一有風吹草動,常駐蔚縣和淶源的兩衛兵馬,便會以最快的速度殺到。

而蒲陰陘上的防禦重點,自然還是在紫荊關上,紫荊關位於紫荊嶺,扼於蒲陰陘之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而且與居庸關類似,也有長城和五座城堡組成了紫荊關防線。

正常來講,率軍攻擊紫荊關的難度,雖然比打居庸關小,但也小不到哪去。然而,雄關再險,體系再完善,制度再健全,也得靠人來執行。王賢之所以敢冒奇險,率兩萬人突襲紫荊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最高指揮官乃是大同鎮總兵、定國公徐景昌。

對大明僅存的這幾位公爺,王賢自然瞭若指掌,英國公張輔能征善戰、治軍嚴謹,能力直追靖難名將。成國公朱勇勇略不足,就算不上合格的將領了,但至少還能帶帶兵、打打仗。至於這位定國公爺,就完全是個酒色財氣樣樣精通、膽魄謀略半點全無的廢物點心了。

由於名將凋零,大明朝能帶兵打仗的勳貴已經不多了,完全值得信任的更是寥寥無幾,朱瞻基只好點了自己這位表叔的將,讓他到大同坐鎮。要是由著性子,徐景昌肯定不願離開京城的安樂窩,但他要是不接這個差事,就別想恢復爵位,只好滿腹的不情願到了大同。

徐景昌與朱勇和王通是同時上任的,無論如何,後兩者都盡心竭力的修繕防線、調兵遣將,防備王賢的到來。然而,這廝上任之後,卻把精力全都用在重修自己的官邸,調兵遣將,將自己京城公爵府中的器用陳設、歌姬侍女運送到大同來。他甚至動用驛傳系統,為自己運送每日的吃喝用度,頗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古人之風。

一個月來,徐公爺全都在忙活如何讓自己過得更舒適些,哪還有心思管大同的兵將城防,接到朝廷的命令,讓他們自己看著辦。大明的軍隊已經懈怠多年,主帥如此,下面人上行下效,哪裡還會用心備戰?所以,紫荊關防線的鬆懈程度,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徐景昌對此還振振有詞,他對左右說,王賢就算是回來,也只會去宣府,不可能繞到大同來,咱們沒必要太緊張……如果人死能復生,他的爺爺,那位偉大的軍事家徐達,一定會從墳墓裡蹦出來,把這個孫子活活掐死,省得他給老徐家丟人……

一接到宣府的警訊,徐景昌就慌了神,按照皇帝的旨意,他必須第一時間增援宣府,集合宣大兵力將王賢圍於居庸關下。不去是絕對不行的,那就只能儘可能的多帶兵,才能防護周全於萬一。

但皇帝的旨意,並沒有說就不讓他管紫荊關了,結果徐景昌把蒲陰陘的兵力幾乎抽調一空,還從紫荊關帶走了一萬人,湊起了十萬大軍,保護著自己去支援宣府。

在徐公爺看來,自己的命多金貴啊,帶走十萬大軍一點都不算多。

結果就是,王賢的軍隊從大同鎮的防區直穿二百里,居然沒有暴露行跡!當然,這裡頭有太行山的掩蔽作用,有王賢夜行曉宿的謹慎因素,更有先行的錦衣衛高手,拔除了沿途的敵樓哨所,可要不是徐景昌把兵抽調一空,錦衣衛的高手就是各個如閒雲道長一般,也不可能連下十八處烽火臺,都沒有引起風吹草動。

三天後的深夜裡,王賢率大軍穿越重重峽谷,終於抵達了蒲陰陘。只見那山峽上的小徑,取道於峭壁岩石間,路裁容騎。右壁峭插千霄,左則絕澗數百丈,下有怒湍以晴雷起於足下!(未完待續。)

第一二六八章 都有人

見識到太行八陘的險峻危難,才知道什麼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饒是將士們身經百戰、視死如歸,仍免不了一陣陣頭皮發麻。這要是被官軍堵在路上,那真就進退不得,只有死路一條了……

王賢也十分慎重,讓將士們暫時原地休息,他則站在峭壁小徑之上,靜靜地望著萬丈懸崖之下,其實黑黢黢什麼都看不到,只能聽到唐河激流奔騰轟鳴的聲音。

許懷慶、莫問、吳為等人,遠遠站在一旁,不打擾王賢的靜思。從在草原決定起兵以來,王賢的心情就十分沉重,時常這樣一個人發呆。他們都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