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才艱難道:“這不都一樣嗎……”
“怎麼會一樣呢?!”朱高熾冷聲道:“若是不許他們兼職,那爾等也得卸下自身的官職,老老實實當你們的安樂王公!”
“……”朱勇二人不敢說話了,皇帝要真是叫起真來,他們豈不要雞飛蛋打。
“哼……”朱高熾冷哼一聲,板著臉道:“你們來的正好,有件事要通知你們。”說著指一下桌上一份旨意,一旁的太監便拿起來,高聲宣讀道:
“命英國公張輔掌中軍都督府,成國公朱勇掌左軍都督府,定國公徐景昌掌右軍都督府,寧陽侯陳懋掌前軍都督府,安遠侯柳升掌後軍都督府,安平伯李安掌四川都指揮使司,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任禮掌廣西都指揮使司,改前軍都督僉事馬英於後軍都督府……卿等皆先朝勳舊,故託以服肱心膂,其一乃志力以無愧職守!”
聽道太監宣讀這份攸關己身的旨意,朱勇兩個哪還有心思再糾纏大學士之事?都拼命豎起耳朵,仔細聽著一項項任命……先是暗暗驚心於這次變動之大,前所未有,幾乎所有要害軍職全都換人,雖然只是對調,但毫無疑問,大明軍界將徹底重新洗牌。
朱勇還好,畢竟一上來就知道自己將掌左軍都督府,雖然遠不如之前掌後軍都督府那樣顯要……後軍都督府掌的是直隸、山西之兵,京城和山西鎖鑰之地的駐軍盡歸其節制,地位自然要高於另外四都督府。但畢竟是平調,雖有不快,也不至於當場按耐不住。
薛祿就大不一樣了,他支愣著耳朵一直聽到最後,也沒聽到關於自己的任命,等到那太監唸完,便忍不住嚷嚷起來:“皇上,老臣怎麼不在名單之列?”
朱高熾面無表情的看著他,問道:“老侯爺今年七十了吧?”
“老臣才六十七,哪有七十?!”薛祿的表情比哭還難看。
“都差不多。這個年紀,應該是含飴弄孫,頤養天年。朕怎麼忍心讓老侯爺耄耋之年太過操勞。”朱高熾淡淡道:“日後老侯爺就顧問一下國政吧,具體的事情,還是讓年輕人去做。”
“你!”薛祿氣的鬍子直翹,紅著雙眼指著皇帝,半晌說不出話來。勳貴的地位除了來自本身爵位的高低,更重要的是手中兵權的分量。這就是英國公凌駕於定國公之上的原因所在。薛祿本來地位就不如幾位公爵,如今再要沒了兵權,恐怕再侯爵裡都要不上數了!
“沒別的事,就退下吧,朕乏了。”朱高熾打個哈欠,示意二人可以離開。
“皇上!你對老臣不公啊!”薛祿終究還是吆喝起來:“我大兒子為救太孫而死,小兒子也險些為救你而亡,你不能這樣對我們薛家啊!”
“朕已經命人擬詔,追封薛勳為忠義侯。薛桓也將出任廣東都指揮使,”朱高熾雙目難掩厭棄之色,淡淡道:“老侯爺,這樣說朕合適嗎?”
“這……”薛祿再次張口結舌,他沒法說,你還沒賞我呢!只得失魂落魄的被朱勇拉走。
看著薛祿頹喪的背影,朱高熾目光冰冷……
乾清宮外,一眾勳貴正焦急的等待訊息,見朱勇二人出來,馬上迎了上去。看到薛祿那如喪考妣的樣子,眾人就知不妙,忙忐忑問道:“怎麼回事?”
“哎,回去再說……”朱勇扶著老態畢現的薛祿,一邊往外走,一邊招呼眾人跟自己離去。
“怎麼能就這樣算了呢?”眾人還不理解。
“不算了能怎樣,連旨意都不清楚,不是淨找罵嗎?”朱勇丟下一句,率先走了。眾人面面相覷,也只能先跟在後頭,出了宮門。
回去之後,眾勳貴便知道朱高熾巧妙的曲線救國之策,憑他們這些武夫,還真想不出反駁的法子。何況,他們的注意力全部被軍隊劇烈的變動所吸引,一時也顧不上再跟朱高熾糾纏。
朱高熾見狀,徹底放開手腳,接下來數月中,在內閣和六部的配合下,他一面盡數廢除朱棣的暴政,一面大肆給方孝孺等建文黨人平反。楊士奇等人甚至真的查到了,方孝孺還有一個叔伯弟弟名叫方孝復的仍然在世,朱高熾也果然下旨恢復其原本身份,命人賜予田產,讓他回家安居樂業。
這一連串的激進行為,自然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文官們心中同情建文舊黨,倒還好說,剛剛消停下來的武將們,就徹底炸了鍋!
對此,朱高熾充耳不聞,反而在朝堂上公然說道:“齊泰、黃子澄、方孝孺這些人,都是忠臣。不為他們平反,將來誰還會為我大明朝犧牲?”
這話說的朝上大臣目瞪口呆,武將們悲憤不已,文官們也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