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部分(3 / 4)

小說:大官人 作者:老山文學

妨,咱們這是陽謀,只要皇上能頂住壓力,張輔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楊士奇沉聲說道。

“那就好,那就好……”朱高熾鬆了口氣……

第二天,京城各家勳貴府上,都收到了一份傳票,內容大體是‘你涉嫌參與長陵行兇事件,三法司和錦衣衛、五軍都督府將共同會審此案,在被傳喚之前,不得離開京城,不得到軍中當差,不得上朝參政,一切等證明清白後才能照舊。’

但凡那日在長陵現場的勳貴,除了柳升之外,全都收到了傳票。不過誰也沒當回事兒,勳貴們大都是惹是生非的主,官府的傳票不知收到過多少,這種連個具體日期、具體物件都沒有的玩意兒,誰會放在眼裡?

張輔卻怒不可遏,他和朱勇等人也都收到了傳票,五軍都督中的四位都成了嫌疑人,自然不可能再參與問案。只剩下一個柳升,自然就成了唯一的代表,卻還不是自己人。

張輔等人以為這就是皇帝和文官們的殺手鐧,一番商議後決定用拒絕過堂來抗議,莫非官府的官差還敢衝進公侯伯府裡拿人不成?

這其實是楊士奇亡羊補牢的小手段,略施小計就把勳貴們騙的閉門不出,結果兩天後的早朝,清一色只有文官參加,勳貴們通通缺席。在張輔等人看來,這也是他們對皇帝的一種示威了……

真要玩起陰謀詭計,張輔這些二把刀,哪裡是楊士奇的對手?都到這時候,他們還被蒙的死死的,不知道對手真正的圖謀是什麼!

要是知道的話,打死他們也不會缺席今日的朝會。不過話說回來,就算他們今天來了,也會被守門的官兵攔下,按照慣例,沒有證明清白之前,是不能上朝的……。

結果,朝會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透過了一系列簡化朝議流程、減少朝議次數、強化內閣地位的決議,並當朝明旨頒佈,完成了政權從外朝轉向內廷的基本程式。

換言之,這次朝會之後,中央地方的軍政大事,都要先向內閣報告,內閣草擬意見後再秉呈皇帝,如有必要,皇帝會召集內閣,會同相關大臣討論,最後做出決策。然後便交付各部各地各衙,遵照執行,不得有誤。

這樣一來,朝會的議政作用就消失了,只剩下象徵性的禮儀作用,也就沒有必要那麼勤了,每月朔望,各舉行一次,有那麼個意思就成。

這可以說是本朝開國以來,太祖皇帝廢宰相、罷中書之後,動作最大、意義最深的一次制度改革,直接將六部、各省置於內閣領導之下,從此以後,六部尚書、都御史都是內閣大學士的下級,而內閣大學士也將成為真正的百官之師、文官領袖!

而且,政權從外朝移到內廷,大大減少了參政議政的人數,不僅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將勳貴們排除在政權之外。從此以後,大事小情,皇帝都不用跟他們商量,甚至連知會他們都沒有必要。只有特別大的事情,才需要在每月兩次的朝會上提一下,但也只是通報一下,處理結果而已。勳貴們再怎麼說,也不會改變什麼。

對於這個改革方案,六部尚書、都御史們其實挺不是滋味兒的,畢竟他們原先才是文官的首領,眼下卻要拱手相讓。但楊士奇已經把他們全都鎮住,讓他們意識到自己領袖文官的時候,文官集團內部山頭林立、群龍無首,在抱成一團的勳貴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眼下,朝廷和文官集團都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必須要做出改變了。再加上楊士奇有皇帝不遺餘力的支援,蹇義等人終究是同意了這個方案……。

下朝後,訊息很快傳到張輔等人耳中,稍有政治頭腦的人都很快反應過來——這是一場徹頭徹尾針對勳貴的奪權行動!

英國公暴跳如雷,再也顧不上掩飾,馬上將朱瞻基、朱勇、徐景昌、王通等人請到自己府上,與太孫同來的還有個他意想不到之人——兵部尚書胡灐。

胡灐是朱棣最信任的臣子,被先帝選定為太孫殿下的保護人,但朱瞻基如今尚且被打壓,他也只能乖乖靠邊站。新君登基後,念其舊日功勞,給了他個兵部尚書的虛銜,胡灐也很識趣,一直深居簡出,從不攪風攪雨,惹人厭煩。此刻居然也冒險來到英國公府。

張輔請朱瞻基上座,又請胡灐坐在太孫身邊,胡灐卻搖頭拒絕,堅持立在朱瞻基的身後。張輔也只能由他去了。

待眾人坐定,張輔凝重的目光掃過每一張面孔,沉聲說道:“諸位,今日把你們叫來,都知道是為什麼吧?”

“嗯……”中勳貴紛紛點頭,朱勇憤懣道:“媽了個巴子的,我說他們怎麼雷聲大雨點小,原來藏著這一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