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設身處地想了想,估計自己要是張輔,打死都不會相信姓王的這時候不回京城,反而跑去武當山提親。但同時又一定渴望這是荒謬的事實,因為歷史上確實有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逆轉了成敗興衰。所以張輔一定會有一種打死不敢相信,卻又會拼命想證實的矛盾心理。
一旦有這種投機僥倖心理,只要有一個確鑿的證據出現,又沒有任何反證,張輔心中的天平會頃刻倒塌,選擇相信王賢確實去了武當山!
所以王賢只能去武當山提親,而不能是回南京看爹孃。回南京的話,固然同樣因為路途和時間的原因,張輔無法派人到現場查證,但南京幾年前還是大明的都城,重要性不亞於北京,不知多少勢力的老巢還在那裡,很難講張輔會不會透過飛鴿傳書的方式多方查證,來確定他是不是真在南京。
王賢的錦衣衛再厲害,也不可能把張輔所有的資訊渠道都堵死,所以南京是絕對不行的。
武當山的情況就好太多,湖廣在這個年代還算是偏遠地區,武當山又在深山老林裡。張輔不大可能專門訓練和湖廣聯絡的信鴿,就算萬一真有,也一定是飛往省城武昌的,而從武昌到武當山,來回就得十多天,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王賢可以確定,選在武當山的話,張輔沒有任何渠道可以證實他的行蹤。這樣,張輔不會有任何反證。距離讓他相信,只差一個確鑿的證據了。
而武當山恰恰可以提供這樣一個可以讓張輔確信的證據——自從去歲趙王謀反之夜,太孫瀛臺遇險,胡灐浮出水面。王賢就對這位與自己頗有淵源,表面上忠心皇室,實則野心勃勃的大高手,保持了高度的關注。
一旦被錦衣衛盯上,就再沒有任何秘密可言,這條在大明朝驗證過無數次的真理,放在神神秘秘的胡灐身上也同樣有效。
透過調查,王賢發現這位秘密追查建文帝近二十年的武當高手,曾一度為朱棣建立起了一個地下特務組織,而且搞得有模有樣、風生水起。可惜,最終捉到建文帝的是趙贏,加之有了紀綱的先例,朱棣對外臣已經不太信任,所以最終組建東廠的是趙贏,胡灐只能無奈的交出十幾年的心血。
回武當山消沉數載後,胡灐又被朱棣召回京城,這次他的任務是保護太孫殿下。這是一份很有前途的事業,一旦太孫登基,他就會搖身一變成為託孤大臣。只是沒想到事態急轉直下,最終登上皇位的居然還是太子殿下,他的‘託孤大臣’之夢,也只能無限延期了……
不過比起那個奪走他心血的趙贏,胡灐又幸運多了。如今那位立志要流芳百世的東廠督公,已是身敗名裂,不知所蹤,一手建立的東廠也被消滅在歷史長河中。東廠解散之後,胡灐趁機暗中召回了不少老部下,還吸收了不少原先的東廠高手。對此,一直苦於沒有特務力量的太孫殿下自然雙手歡迎,省吃儉用供養這支秘密力量。
理所當然的是,胡灐在幫太孫辦事的同時,還會順便乾點私活,比如說,建立和武當山的信鴿聯絡……
第一一七七章 做局
胡灐的私活,就是幫助自己在武當山的弟弟胡湧,爭奪繼任掌教之位。武當自張三丰開派以來興盛無比,六大弟子皆有建樹,枝繁葉茂,根深蒂固,尤其在張三丰的小弟子孫碧雲接任掌教之位後,更是以‘永樂皇帝乃真武轉世’的說法,贏得了朱棣的青睞,從源遠流長的龍虎山天師道手中,奪走了天下道教領袖之位。
別看這道教領袖好似虛無縹緲,其實含金量十分之高,不說總管著天下道教一切事務,單說本朝崇道抑佛,絕大多數王公貴族、士紳官員都信仰道教,自然對道教領袖奉若神明。不誇張的說,在虔誠的信徒眼中,孫真人一句話要比聖旨還好使!
如果能登上武當山掌教的寶座,將立即在大明朝獲得超然的地位,無窮的人脈,和取之不盡的財源,做什麼事都會無往不利!所以隨著孫真人宣佈,將在九十大壽後,交出掌教之位,不再過問教中俗務。孫真人的獨子二十年前便已去世,孫子閒雲雖然優秀絕倫,但畢竟輩分的劣勢在那裡。那些自以為有機會的師叔師伯,對掌教寶座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胡灐雖然已經還俗,他的弟弟胡湧卻仍在門中,只是不太成器。胡灐下定決心,要把弟弟送上掌教之位,把武當山變成自己的私產,為此,他派出大量人手,幫助胡湧拉幫結派、打擊陷害,甚至直接刺殺競爭對手。為了便於遙控指揮,胡灐命人訓練了信鴿,保持和弟弟的快速聯絡。
這些情況,在錦衣衛無孔不入的調查下,早就全都浮出了水面。當王賢決定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