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2 / 4)

小說:大官人 作者:老山文學

樣考科舉;而是隻能從最基礎幹起……他十五歲便在私塾教書;後來混到體制內;當上了縣裡的訓丨導……訓丨導是教諭的助手;就是縣學的老師;終於有了正式身份。生活剛有點起色;他又悲劇的把官印丟了……這是要坐牢的重罪;但楊士奇不是個老實書呆子;他直接就棄官逃跑了;之後流落江湖二十年。在戶籍森嚴、到處都要查驗身份的大明朝;楊士奇竟然能流亡二十年;足以說明此人的能耐了。

在逃亡期間;他依然堅持刻苦讀書;竟在讀書人的圈子裡;混出不小的名聲。建文二年;朱允炕召集儒生撰寫《太祖實錄》;三十六歲的楊士奇被人保舉為編撰;成功上岸洗白。更神奇的是;他因為在編撰工作中;表現出的學養和負責;得到了此書主編方孝孺的賞識;居然一舉成為了《太祖實錄》的副總裁

到了永樂朝;楊士奇真正得到了重用;他與解縉等人;一起被任命為大明首任內閣的七名大學士之一;自此之後;成為朝廷的重臣;永樂皇帝的心腹

雖然朱棣處處奉行祖制;但這位大帝本質上;其實是個實用主義者;他奉行兩條原則;當祖制符合自己的利益時;那麼遵守之。若是不符合時;就裝傻充愣;想怎麼搞就怎麼搞;比如內閣。

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後;宣佈永遠廢除丞相之位。並留下祖訓丨後世子孫不得復立宰相;大臣有敢建言者;重處之。這樣一來;國家大權盡數歸於皇帝一人之手;皇帝的威權空前巨大;當然皇帝的負擔也變得空前繁重。

比如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之中;全國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各種文書報告送到朱元璋案頭;其中涉及各類事項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計算;朱元璋每天要看二十萬字的奏章;處理四百二十三件國事。即便十二個時辰不吃不睡;一個小時也要閱讀八千字以上;並在二十多件國事上做出決斷。也只有朱元璋這種體力、智力、精力、能力都超群絕倫;又無限熱愛自己工作的人;才能堅持下來。

但哪怕是太祖;年紀一大也感到太吃力;於是他設定了華蓋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和東閣等大學士;挑選那些品級較低、年紀較大、政績平平的文史官充任;幫自己處理文書報告;以備顧問;但不能參與政事。

如今永樂皇帝雖是一代雄才偉略的英主;卻也沒有他爹那樣的本事;為了能從苦役般的國事中解脫出來;專注於更重要的事情;朱棣開始讓那些大學士參與軍國大事的處置。雖然其官階只有五品;沒有部下;沒有統轄機構;甚至沒有專門的辦公場所;可以說既無宰相之名;又無宰相之實。但這些大學士全是皇帝的親信近臣;每日侍奉於皇帝身邊;奔走於殿閣之下;特別是可以參與機務;其職權責任不可謂不大;故而中外以宰相視之。

不過;為避開宰相這個已變得不祥的字眼;加之其名稱為、值文淵閣;;在內廷辦事;人們含混地稱之為‘內閣;。

內閣和六科;是唯二兩個在宮城裡辦公的機構;內閣的直廬設在東華門內文淵殿後的文淵閣……文淵閣是宮中藏書的圖書館;內閣大學士自然不能在書閣裡當值;而是在文淵殿兩側低矮的廂房裡辦公;條件差得很。房屋低矮逼仄不說;夏天像蒸籠、冬天像冰窖;下雨就積水;令人苦不堪言。

僅看這值房;內閣大學士確實和堂堂宰相掛不上鉤;但它是皇帝的心腹顧問機構;凡戰爭、用人、甚至立太子這樣的事情;皇帝都要與內閣議論方作決定;況且其位於內廷;對皇帝的動向瞭若指掌;這一切都讓它成為百官矚目的焦點。幾位大學士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雖然僅五品;卻連二品的尚書也不敢怠慢。

此時內閣人丁不旺;最初的七名大學士……解縉下獄、胡廣丁憂、黃淮負責輔導太子;為了避嫌;已經許久沒回內閣了;胡儼出為國子監祭酒;只剩下楊榮、楊士奇和金幼孜三個。但剩下的都是精英;三人協助皇帝把國政處理的井井有條;深得朱棣信賴;凡國政大事;必先知會三學士。

這天三人正在辦公;皇帝身邊的宦官來傳旨說;明日要在文華殿御審逆臣周新;讓他們到時候在場;並想好如何質問此人;讓他無從狡辯云云。為了讓他們有的放矢;朱棣還將周新叛逆案的卷宗一併送來。

看完之後;三人都愣在那裡;沒有一個人說話;震驚、無比震驚。

好半天;楊榮望才感嘆道:“匪夷所思;真是匪夷所思”

“是啊。”金幼孜點頭道:“有人證有物證;周新偽造浙江都司調令;放走鄭家船隊的案情;應該屬實。”說著嘆口氣道:“一省臬臺、冷麵寒鐵;居然也舞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