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掌豎立在前,一掌橫放於後,右手食指在空中微屈,左手食指落在右掌背面,看上去很是莫名其妙,沒有任何美感。
這個姿式與石尊者像的手式並不相同,甚至沒有絲毫相同之處,然而就在他左手食指落在掌背的那一瞬間,一道與石像幾乎完全相同的肅殺氣息便出現了。
寧缺腹內那滴浩然氣凝成的露珠,開始緩緩旋轉,釋出一道又一道純厚的浩然氣,順著那些似有若無的通道,向著身體各處輸送。
他日夜修行浩然氣,勤奮不輟,對於浩然氣的執行毫不陌生,然而,他發現此時浩然氣的執行似乎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區別。
最大的區別在於,他體內的浩然氣不再像以前那般強橫不羈,而是變得安寧柔順了很多,哪怕是最細微的氣絲,只要他意念一動,都能完全掌握。
浩然氣在體內執行三週,寧缺只覺渾身舒暢,諸多感知美不勝收,竟沒有忍住發出一聲滿足的嘆息,飄蕩在安靜的夜殿裡。
然後他望向下一座石尊者像。
……
……
(今天就兩章,我早些睡覺,把精神養回來些,明天月末最後一天,爭取大暴發一下。)
第八十三章 秋雨裡的掌印,寺前的舞
(今天的月票,明天的月票,十一月的月票,今年大家手裡所有的月票,都要給我呀,碎碎念……)
……
……
殿內的石尊者像上,最初塗著金漆,不知多少年過去,金漆剝落,露出裡面的石質,在昏暗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慈悲卻又可怕。
寧缺看完一座石尊者像,再看另一座,全神貫注,渾然忘我,根本不覺飢渴,也沒有絲毫睏意,雙手在身前不停變幻。
直到將四座石尊者像全部看完,他才停止雙手的動作,拾起蒲團到殿檻前坐下,對著滿寺夜色,閉上雙眼開始靜思回味。
不知不覺間一夜時間過去,秋雨再次降落在古寺裡,衝出稀薄的霧氣,讓熹微的晨光把佛殿飛簷照耀的清清楚楚。
前寺正殿清亮悠長的鐘聲,傳到遙遠的後殿。
寧缺睜開雙眼,眼眸裡晶瑩一片,然後漸漸回覆尋常。
看著檻外漸驟的秋雨,他舉起右臂,意隨念走,極為隨意向前伸出。
殿前秋風大作,雨絲飄搖不安,悄無聲息間,重重雨幕裡,忽然出現了一片極大的空白,那片空間裡沒有一滴雨珠,看著乾燥無比。
如果仔細望去,秋雨裡的那片空白,恰好是個手掌的形狀。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繚繞在佛殿前的氣息才漸漸淡去,那些斜掠橫飛不敢落的秋雨,飄進了那個無形的掌印範圍中,一切回覆正常。
寧缺直到此時才明白一夜時間,自己領悟到了什麼,收穫到了什麼,看著殿外的重重秋雨,心緒也不免有些激盪難平。
“無畏、禪定、降魔、去唸……真沒想到,你居然能在一夜時間之內,參悟我佛門四大真手印。”
殿外傳來歧山大師虛弱卻難掩驚喜的聲音。
寧缺轉身對著大師拜了下去,行了一個大禮。
他要謝的事情有很多。而昨夜他殿內參佛入定整整一夜,大師便在殿外守了他整整一夜,這等慈愛守護,便值得他誠心一拜。
歧山大師看著寧缺,心生感慨。
哪怕是佛緣再深厚、悟性再高的人,也沒有可能一夜時間便領悟佛家四大真手印的妙義,因為佛宗手印不是佛法,修佛者無法繞形開知見障。
然而知見障對寧缺似乎沒有起到任何影響。
歧山大師感覺到寧缺身體裡蓮生師弟的氣息。比昨日淡渺了很多。便明白了他能夠逾越知見障的真實原因。
因為這些知見障,蓮生當年早已逾越。
歧山大師看著寧缺,感傷想道。師弟你正在不斷地真正離開這個世界,難道這就是你繼續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方式嗎?
……
……
各國使團已經紛紛抵達瓦山,在前寺商議荒人南侵一事。成日裡都在開會,修行者們在中寺裡議論著前些天在瓦山裡的見聞,敬畏又興奮地回思著當日的情景,同時猜測著過些日子的盂蘭節會不會再來什麼大人物。
寧缺和桑桑自然不會理這些事情,雖然是受邀前來參加盂蘭節。他們在爛柯寺後寺裡…《 》…佛像,隨歧山大師參觀諸殿的佛教壁法,生活過的異常平靜,便是他們的心境也變得恬靜了很多。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