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尋常百姓眼中,賀二孃、老康掌櫃和賣面老吳頭兒這種能飛簷走壁、力拔千鈞的武林高手,已是高山仰止的存在。而這些武林高手卻都知道九州道門魔宗的存在,他們也知道若是一個人身藏靈根,又修煉了道門煉氣術,區區十年苦修,就能與他們這些浸淫武學數十年的高手一戰,若還有法寶傍身,則可輕輕鬆鬆的戰而勝之。而當道門修士證得了還丹道果之後,那踏入了另一重境界,可將凡俗眾人視作螻蟻了。
不過在那些神奇的武林傳說中,也聽說有人能憑一具毫無靈根的肉身,以武入道,窺破肉身玄機,直接吞得金丹入腹。好像吳老頭那般,漸漸領悟武道“意”境的高手,正是在這條以武入道的路子上摸索前行。
好在修道之人都把自己視作跳出凡塵的存在,所以凡俗中武林人士有自己的圈子,而煉氣士也自成一界,幾乎沒什麼往來。道門高手除非加入供奉閣,成為王朝爭霸之局中的棋子,否則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一入仙門斬斷凡塵,他們是不會參與塵世糾葛的。
杜半山是受涼州府供奉閣的法諭而來,但他身後這人,抬手就奪走了洛環玉的包袱,如此目的明確,其身份恐怕十有**是赤胡使者。大雍的道門供奉與赤胡異人歷來是敵非友,這一下當真是凶多吉少。
聽到身後傳來悉悉索索的翻動聲,杜半山心裡升起了一絲絕望。自己身死道消也算了,可惜雁兒師妹才聞大道,還沒嚐到修真煉氣之中的諸般玄妙滋味,就此夭折,煞是可惜。
杜半山的心裡正嘆著氣,忽聽身後傳來一聲“咦”,接著那人便笑了笑,又是一陣悉悉索索的布帛聲,那洛環玉的包袱被重新紮起,扔回了軟榻上。
恐怖的氣勢如潮水一般的退去,杜半身渾身一鬆,手腳又能動彈,可他依舊直挺挺的站著,不敢冒然轉頭去看。
“道友莫驚,何妨轉身一敘?”身後那人語氣裡,非但沒有殺機,還帶著一絲明顯的笑意。
杜半山肩頭一顫,慢慢的轉回了身,他這一動,才發覺自己的雙膝又酸又軟。
轉回身定睛一看,身後這人一襲素黑袍罩體,頭戴道冠,面目平平無奇,頜下蓄著短鬚,約莫是在不惑之年,不過他修為如此之高,活過的年紀自然是不能從面貌上看得出來。杜半山從未見過此人,從這人講話的口音裡,也聽不出他來自何方。
杜半山不敢輕慢,拱手作揖道:“崑崙仙宗太乙堂弟子杜半山,見過前輩。”
“貧道一介無門無派的散修,道號玄真子。”那黑衣人臉上掛著笑容,翻手取出一物,在杜半山面前一晃,“你可識得此物?”
杜半山仔細一看那黑衣人掌中的物事,登時臉色大變。
那是一枚墨玉扳指,扳指外側浮雕著太極八卦和如意雲紋,內側陰刻著一行米粒大小的古篆,乃是“京都定陽供奉掌印”八個字。這墨玉扳指絕非凡物,有絲絲縷縷精純的靈氣溢位,被黑衣人有意貫注真元一催,靈炁聚成栩栩如生的三清道尊座像,在太極八卦圖中央一閃而沒,識得此物的人一看,便可知這墨玉扳指斷非贗品。
“涼州府供奉閣落雁口執事杜半山,拜見上都掌印大執事!”杜半山神色一正,對著這位黑衣人恭恭敬敬的一揖到地。同時他也取出了自己的涼州供奉閣執事弟子信符,呈給黑衣人查驗。
話說這位神秘的黑衣高手一亮出墨玉扳指,杜半山的滿心憂慮,盡都轉為又驚又喜。
驚的是這人的身份也太過嚇人,他居然是京都定陽供奉院十大執事之一的掌印大執事。要知道京都定陽供奉院的十位大執事,無一不是九州道門裡的一代宗師,分享帝皇家的真龍紫炁,鎮守大雍王朝氣運。他區區一個涼州府供奉閣的普通執事,乃是道門派到供奉閣歷練的最低輩弟子,與面前這位皇城供奉院的掌印大執事,身份實有云泥之別。如此一個大人物,怎麼會突然到了這西北朔城的順平樓中,站在了自己的面前?莫非這洛環玉包袱裡的物事,真與大雍王朝氣運息息相關?
喜的是這人既然是京都定陽供奉院的掌印大執事,那就與自己是友非敵。之前還在盤算著如何逃得不死,如今卻愕然發現,來的非但不是一尊煞星,反而是一座大靠山。就算那司馬家的二爺司馬晨請動他在終南仙門的師尊下山,見到這位黑衣人,也得禮敬三分。蓋因如今大雍氣運穩如泰山,皇城之上的真龍紫炁直貫九霄,誰不想分一份帝王氣運,替自己擋災消劫?若這位皇城供奉院的掌印大執事願意幫襯一二,諸般功德唾手可得。所以即便是崑崙、終南這等前古大宗的耆宿真人,見了京都定陽供奉院十大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