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得不開心的,則覺得自己怎麼著都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明智的那一個。

比如,同樣是為自己的衣服找“同伴”,我和女友不過是順道檢視,一笑了之,罵人女孩卻惱羞成怒,儀態盡失;同樣是撞衫,有人覺得不過偶爾品位一致罷了,有人卻恨不得把衣服永遠壓在箱底;同樣是和同事碰巧買了同一個車型,有人覺得親切無比,有人則恨不得把車停得遠遠的……

其實,大可不必。

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身邊都臥著它的同類。善變的,是我們的注意力,以至於我們身在事外時如此遲鈍,即使在自己眼皮底下滋生蔓延也視而不見;一旦置身事內卻極度敏銳,即使只是剛露苗頭也火眼金睛。

做一個實驗:

現在,花一些時間尋找環境中不在你知覺裡的幾樣東西,比如牆上的一個點、家裡的圓形物品,然後,合併同類項,去找環境內與之一樣的東西,十分鐘過後,會不會發現自己收穫頗豐?

外界變了嗎?一點沒有。是選擇性注意讓我們產生了一些錯覺。

當某件物品由於某個特殊的契機上升為視覺焦點,那麼,類似的物品可能會突然成為你眼睛的寵兒,令你青睞有加。你越對它注意,越發現它佔據了你過多的視野,直至最後對你形成壓力。

不過,反過來想想,錯覺本身沒有罪過,它最多隻是暫時欺騙了你。如果非要找出它的罪證,那就是它左右了你的思想,擾亂了你的心情,而這,恰恰都源於你的主動選擇。

如同尋寶,第一件,你覺得很珍貴;接著出現另一件,有點遲疑;再接下來,當你覺得寶貝鋪天蓋地的時候,它帶給你的已經不再是喜悅,而是失落。

關節點:視網膜效應

我們的眼睛如同一個吸盤,很自然地就把與自己一致的資訊吸引過來,並選擇性地加以注意,直至變成一種主動性的尋找、印證,接著尋找,就這樣迴圈往復。

你越是注意環境中的某個客體或事件,就越能覺察更多和它一致的資訊。就像合併同類項上了癮,只要遇到相同的因子,就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挑出來,合併進去。

錯覺本身沒有罪過,它最多隻是暫時欺騙了你。如果非要找出它的罪證,那就是它左右了你的思想,擾亂了你的心情,而這,恰恰都源於你的主動選擇。

如果你真心想送禮物給閨密,“圍巾或香水,自己選一個吧”。如果僅僅是客套的可送可不送的禮物,不妨用點詭計:“想送你一件禮物,你最近需要什麼?”

虛偽?

不,這叫“沉錨”。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6.就這樣跳入“沉錨”陷阱

“他哪怕再堅持那麼一點,或許就成了。”“他的邀請如果再明確一些,我就陪他去。”這話是不是聽起來特耳熟?或者,你也有過類似的想法。

接著,你發現,身邊不少女孩拒絕男伴,理由都算不上理由──“拒絕好像很自然,答應倒顯得太主動”、“拒絕的話就在嘴邊”。比如,初次見面,對方問:“週末出去玩好嗎?”你當下的反應會是“下次吧”,而不是“好啊”。即便自己內心並不排斥,甚至還挺想跟這人繼續發展的,可是那個“好啊”就像堵在嘴邊,說出來讓人覺得上趕著,所以寧願先端著,多設定個回合,等火候到了再說“OK”。

換一個場景。

男人不容置疑地邀請你:“週末出去吧,喝茶“逛街”看電影,隨你。”那麼,你可能馬上放下包袱,乾脆利落地跟這人出了門兒。

有點兒匪夷所思?如果你知道“沉錨”,就不會覺得奇怪了。熟悉海洋知識的人都知道,“錨”是一種鋼鐵製的停船器具,用鐵鏈連在船上,拋到水底,可以使船停穩。我們的思維也有“錨點”,通常是一句話,一個限定詞語或一個小規定,就讓你的思維固定在某處,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一旦設定,你只能在規定的半徑下活動,怎麼都跳不出來。

比如,“週末出去玩好嗎?”這句邀請中,“去”與“不去”是“沉錨”,你的反應只可能有兩個,Yes或者No,女孩很容易因為矜持而選擇No;但是如果說“喝茶逛街看電影,隨你”,在這裡,“喝茶”、“逛街”、“看電影”便是“沉錨”了,女孩無論選擇哪一種,男人的目的都達到了。顯然,第二種問法更有利於邀請者,這就是“沉錨效應”在起作用。

這就難怪,那些猶豫著說“咱們相處一段,看是否合適”的男人,就算是為對方考慮,也不招人待見;而那些霸道地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