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面上快意表達,可請安、問候時的言談、舉止愈發溫和、有禮。太后偶有語氣嗔怪,皇上也並未爭辯,沒有慍色,沒有違拗。
信郡王多尼很快就會率部回京,太后也坦承可以信任吳三桂,論能力、論經驗,吳三桂足以勝任,一方面要穩定雲南局勢,另一方面繼續追擊逃竄的南明永曆帝。皇上點頭稱是,嘴裡應承,“皇額娘所言甚是,兒子覺得十分有理,兒子採納便是。”臉上的歡喜也不知是因為得了真知灼見,還是暗藏不謀而合。
可當他準備離開慈寧宮時,眼見皇上最近頻頻接納自己的建議,太后忍不住又多叮囑了幾句,“福臨,吸取江寧的教訓,不要再一味偏向漢臣,疏遠滿蒙親貴。藉此機會,該嚴厲清算的一併拿下,多些眷顧給八旗權貴,重新獲得大家的支援,能靠得住的還是自己的滿清八旗,還是我們自己的宗室子弟。”
這次,他沒有應允,臉上的表情有些強顏歡笑,只是叮囑太后保重身體,然後叫上我隨他一同離開。
出了慈寧宮他面色陰沉,一言不發,最後,才吩咐我,“墨蘭,瑜寧即將生產,回去琢磨琢磨,替朕準備一份厚禮,你與她交好,你想出的禮物她定然喜歡。”
很快,皇上下旨:雲南遠徼重地,久遭寇亂,民罹水火,朕心不忍,故特遣大軍,用行吊代。今新經平定,必文武各官,同心料理,始能休養殘黎,輯寧疆圉。至統轄文武軍民尤不可以乏人,前已命平西王吳三桂,移鎮雲南。今思該藩忠勤素著,練達有為,足勝此任。當茲地方初定之時,凡該省文武官賢否、甄別舉劾、民間利病、因革興除及兵馬錢糧一切事務,俱暫著該藩總管奏請施行,內外各該衙門不得掣肘。庶責任既專,事權歸一,文武同心,共圖策勵,事無遺誤。地方早享昇平,稱朕戡亂柔遠至意。
吳三桂深獲信任令眾人矚目,吳應熊也頻頻被委以事務,更為錦上添花的是,瑜寧公主平安產下一子,最近的公主府可謂是賓客盈門、歡天喜地。
******
春日梨樹枝頭的雪白姿容引人停步,秋月融融中黃葉透出的澄澈同樣讓人迷醉,幽幽暗夜,悠悠閒逸。
雖含羞推脫,他卻一再堅持,只得應了他。他輕輕捏住我的耳垂,雖認真、專注,可他雙手還是有些發顫。小心翼翼把耳環的耳鉤嵌入耳洞,弄疼了我,倒吸口涼氣,眉尖稍蹙忍耐,對女人來說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他卻用了九牛二虎之力。
大功告成,先不及欣賞,他反倒歉意地又是揉捏我的耳垂,又是湊到跟前吹氣,彷彿這可以減輕他的過錯,減緩我的疼痛。
“墨蘭,看看,都被朕捏得紅紅的,疼吧?朕一箭射穿靶心輕而易舉,可怎麼給你戴這個卻緊張出一身汗。”
手指托住耳墜,抬眼送去盈盈笑意,“好看嗎?”
他後退兩步,仔細端詳於我,不吝褒獎,“顧盼生姿,美不勝收。”
這是一對水滴形狀的翡翠耳墜,純銀耳鉤搭配,原料為翡翠中的上品,看在眼裡碧亮通透、瑩翠晶澈,摸在手裡細嫩潤滑、柔膚凝脂。
得此稱讚,心滿意足,正欲取下,他抓住我的手,“多好看,不準取下。”
進宮後,行事低調,衣著自然也清雅大方,特別是皇兒夭折後,我更是簡單樸素,與華採完全絕緣。
“墨蘭,朕也只是在逢年慶典才能見到衣著朝服、佩戴珠飾的你,高貴、華麗,其餘時候,你都質樸無修飾,恬淡純然。鮮亮的綢緞你送與她人,絢麗的飾品你也不留身邊,朕真不知送什麼與你才合適?”
翡翠石料來自緬甸,吳三桂在雲南獲得派人送進京,吳應熊親自進宮進獻。皇上特意叮囑留出打製這副耳墜的部分,大塊石料則雕刻精美擺件送呈太后,耳墜的形狀也是皇上的構想。
“朕思及那年春天,苦苦求雨不得,就連你也陪著朕潛心祈禱,幸得上天眷顧,春夜喜雨,化解春種之渴。朕還記得那時,你脫口而出喚了朕的名字。”
他的眼眸注滿深情,凝望著我,難為情避開他的視線,實在是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敢叫過他的名字。
“墨蘭,一直戴著,這是朕的心意,於朕看來,這就如同注滿乾涸、滋潤朕心的清甜甘露。”
******
太后建議嚴懲江寧失職官員以及藉此嚴加管制漢官,皇上不動聲色應承之後,並未就此颳起轟轟烈烈的整頓之風。起初,危機解除,喜出望外之下便是獎賞有功將士。局勢稍微穩定後,清算開始,但也只是降級、罰銀的級別,失陷城池後又擊敗海寇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