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高速過載;作業從手工操縱到今天的機械養路,多少養路人甘作鋪路石,他們奉獻著,留下一個光榮的集體和一個精神的家園。
。 想看書來
差一毫米也不行(1)
這裡屬於廣袤的烏蘭察布草原,莽莽陰山在這片荒野繁衍著古今傳奇。北元阿拉坦汗和巾幗英雄三娘子在這裡習武練兵,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是硝煙瀰漫的戰場。站在福生莊工區向東南方向遠眺,只要稍稍凝神斂意,你會發現一座栩栩如生的臥佛安詳地橫亙在遠山之巔,這尊臥佛見證了福生莊工區60年安全生產無事故的輝煌成就。從50、60年代43公斤的輕型鐵軌換成了現在清一色的60公斤無縫鋼軌,列車透過速度從過去的每小時50公里低速慢行到現在每小時120公里的高速過載。他們用不失毫釐的標準保證了鐵路運輸的安全,保證了萬噸大列的暢通。
曲線30多處,最小曲線半徑374米。
500米以上長大坡道有9處,最大坡度9‰。
線路3天不養護,就有晃車現象。
一年換下的大小膠墊18000多塊。
……這就是福生莊養路工區線路狀況。
在凍害、水害常年肆虐,夏季酷暑難耐,冬季嚴寒刺骨,春秋風沙不斷的惡劣環境下,做到60年安全生產無事故,在世人眼裡是一個奇蹟。
奇蹟來自於福生莊工區四代養路工人執行規章不走樣,創下了全國鐵路幹線養路工區安全天數第一的紀錄。
我無法探知福生莊工區60年所走過的艱辛歷程,也無法一一記錄下兩萬多個日夜背後所隱藏的動人故事,更無法逐一傾聽30任工長的苦辣辛酸。
是一種遺憾。但有幸見到已退休在家被譽為“鐵人”班長的趙樹生,他曾見證福生莊工區的職工們在艱苦歲月裡憑著對黨、對國家的感恩之情,風餐露宿,爬冰臥雪,保線路、保安全、保暢通的許多動人情景。
老人懷著激動的心情向我講起了他、他們和福生莊工區細微且感人的故事。
老段長張振舉是對趙樹生影響最大的一個人,是他讓趙樹生明白怎樣在福生莊工區當好一名養路工,是他讓趙樹生深深懂得福生莊工區容不得違章的人。
張振舉雖因工作需要調離福生莊工區,可還會時常回“家”看看,他放心不下。
一次,老段長來工區檢查工作,恰巧碰上他的弟弟張四娃巡道。於是,他就蹲在小山頭上,看弟弟巡道。
下午,在工區小結會上,老段長突然宣佈:“巡道二等工張四娃,從即日起降為四等工。”大家一聽都愣了,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張四娃更是一臉的怒氣。
面對眾人疑惑的目光,老段長態度堅決地說:“張四娃違規作業,在巡道中唱小曲、扭秧歌,福生莊工區不容沒有規矩的人。”
張四娃一聽氣哼哼地扭頭走了。
晚上,老段長來到弟弟家,一進門就遭到全家人的指責,說他拿親弟弟出氣,來給自己臉上貼金。
這話傷人心啊,可他能理解。
他心平氣和地對弟弟說:“正因為你是我的弟弟才更應該比別人要求嚴、標準高。”
這件事在福生莊工區不亞於五級地震,引起極大反響,工人們震驚了,心服了。
“福生莊不容沒有規矩的人”,多麼樸實的一句話,卻擲地有聲,像一把標尺檢驗著每一個人的言行。
雖沒人明確要求,卻已深印在職工心中。
雖不是至理名言,卻像一面旗幟代代相傳。
老段長的這句話道出了福生莊人的精神,這種精神引領、言傳身教影響了四代養路人。
——班長劉繼珍帶領三名工人在管內574公里+500米處進行改道作業。作業前,一名青工將作業牌插到450米處,劉繼珍發現後立即對這名青工進行嚴厲批評,要求重新插到規定距離,差一點也不行。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差一毫米也不行(2)
——工區在573公里+300米處的小半徑曲線進行抬道作業,工長孟志成下班回家前進行回檢時發現,有一處水平超限。他立即組織職工冒雨整修,直到水平合格後才下班回家。
——班長田永福發現一名男職工穿的鞋跟超過了規定的標準,立即停止其作業,讓他回家換鞋。
點點滴滴中折射出的是一種精神,一點兒不能差,差一點兒也不行。
時時處處體現出的是一種標準,執行規章決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