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我想,不僅僅是在錦裡,在需要有愛的地方,讓我們蕩起愛心的雙槳,這世界才會充滿愛,充滿溫暖。

光霧山:秋愈濃,葉愈紅

1.遠方之誘

不得不說,誘惑我這次行走的,是它漫山的紅和漫山的黃。那五彩斑斕、層林盡染的秋色,美得讓人想入非非——呆在山裡,飲甘露,觀紅葉,賞明月。通訊全無,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做一個山裡人。一切隨意而美好。

朋友給我推薦它時,並沒用太多的話。他了解,我時常會被一幀幀美豔的圖片折服得動彈不了。對於遠方的美,影像是最乾脆的詮釋。所以,它的最初,便以網路上的圖片呈現在我眼前。不到5分鐘,我QQ上跟朋友說,這次旅行,算我一個!

遠方,對我們都有一種誘惑,不是誘惑於美麗,就是誘惑於傳說。汪國真的這句經典,我想,或許應該還有這一層意境:如果你不怕誘惑,就去遠方吧。一直走,一直走,有多遠,走多遠。

是的,這個十月假期,我將走向它,走向它的腹地,走在它的肩上或它的腳下,走在它每一處紅葉盛綻的地方。

它,就是位於四川巴中市南江縣境內的光霧山。

2.想起一句話,想起一首歌

我是個愛遐想的人。即使坐在家裡,思緒的片斷,也可以越過萬水千山,去往撒哈拉大沙漠,去往希臘愛琴海,去往埃及金字塔,去往越南西貢,去往西藏,然後從珠穆朗瑪峰山腳到達尼泊爾。我經常以這種方式,遊覽自己憧憬而遙遠的陌生之域。過一把行走的癮。

從重慶到達州,從達州到巴中,一路上,當車上同伴斜著歪著靠著靜息之時,我的思想又開小差了。

想起旅遊衛視的一句廣告語:眼界改變世界,行走改變命運。沒錯,行走中,結識許多人,歷經許多事。有可能行走至某地,感嘆是夢中的香格里拉。於是被吸引,被打動,從此愛上它,在這裡安營紮寨。也有可能某時某地,單身男女患難與共,繼而碰撞出愛的火花。這些,都會使一個人的命運之河,轉瞬間,朝著另一個方向流去了。

當貯立在廣袤的草原或者無垠的大海面前,也許才有認知:我們,其實很小,小得如草原上的一葉草,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拓展了視野,感恩了世界,我們不再坐井觀天。這便是行走素樸且最美的意義吧。

想起齊豫唱過的《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這首浸透著流浪氣質的歌謠,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每每不經意地哼唱它時,腦海裡便天馬行空地配合歌詞中的場景,以為自己流浪其中。是一件純美的事。從少年,到青年,再到現在的中年,這首歌,給我帶來了難以計數的歡樂時間。我感謝它,用一生一世的感謝。

行走中,當你不辭勞苦地靠近遠方,而此時的故鄉就成了你的另一個遠方。為了理想,放棄故鄉,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需要一份心境,一份勇氣,一份擔當。所以,我一直欽佩那些將故鄉當遠方,四處流浪的行者。

3.世上最虔誠的行走

提起“行走”,提起“流浪”,就有許多話題,難以住口。那我問你,你見過世上最虔誠的行走嗎?你的答案,也許很肯定,也許很勉強。

我可以高調地回答:我見過。至今,說起一年前的那一幕,仍然讓人難以信服,但卻是真實的

十月假期,去川西。車子駛入阿壩州境內,在逶迤的山谷間爬行。暖暖的深秋的陽光,見縫插針地佈滿每一寸空隙,充沛而新鮮。

“奇怪,前面好像有個人在一步一拜地移動。”朋友手指著遠處的人影讓我看。“對呀,可能是山裡人搞什麼迷信活動吧。”另一人補充道。

我暗暗高興,心想,好玩的旅途就該是這樣,去遭遇一些不可思議的人或事。車子拐過兩道彎之後,“嘎”地停在那個人身邊。那人並未受驚,安之若素。

我們卻雙目圓瞪,驚訝不已。

原來是一位大約60歲的老嫗。她一身少數民族服飾,頭被一團漆黑的布纏繞。陽光下,她耳垂上拇指大小的銀環,突兀地泛著光。手腕,各套一隻古銅色的鐲子。是藏族還是羌族?正當朋友們努力分辯之時,我的思維像被蜜蜂蜇了一下,猛然呼叫腦海中貯存的不久前的電視片斷:夕陽西沉,風吹樹動。一位揹著包袱的藏族老嫗,在草泥相間的地上一起一匐,緩緩前行。她的前面是一條長路,望不到頭;身後有一條狗,搖晃著肥膩的尾巴,不緊不慢地跟著……電視片結尾,一句渾圓低沉的畫外音:60歲的老嫗就是用這種方式行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