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小說:香港十年 作者:絢爛冬季

,接著新加坡又打算採取全面裁減薪金等措施,以降低經營成本。一時間,如何回應“新加坡挑戰”成為香港媒體的熱門話題,堪與綁架李嘉誠兒子的江洋大盜“大富豪”在廣州被判死刑的訊息平分秋色。新加坡與香港都是亞太地區主要經貿、金融、航運中心,數十年來一直上演著相互競爭;又彼此推動的“雙城記”。但由於地區位置的不同,新加坡以東南亞為腹地,香港以中國內地為腹地,各自經營,各有所長,尚沒有形成正面的衝突。然而,一年半來的金融風暴令亞太地區的局面大為改觀,新加坡和香港都跌入十多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困境之中,印尼和馬來西亞等昔日的“腹地”更是危機重重。發展空間收縮了,新加坡和香港都須為擺脫困境尋找新的出路,加強自己的國際競爭能力,這就難免發生一些“碰撞”。從香港的角度來看,新加坡最近的連串動作,是對香港的直接挑戰。據《香港經濟日報》的報道,新加坡金交所宣佈推出香港股市指數期貨買賣後,香港政府的高層財經官員反應極為強烈,有人甚至指責新加坡“落井下石”,完全不讓香港有任何喘息機會”。特區首長董建華的智囊人物也認為,新加坡與香港的競爭已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明刀明槍,針鋒相對。他們還擔心國際媒體轉過頭來“踩低”香港,褒揚新加坡金融市場更加自由,從而影響國際資金今後的流向,令香港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有趣的是,長期以來慣於批評、譏刺新加坡的香港媒體,這次的反應卻相當的冷靜、理性。雖然也有一些評論和專欄文章指責新加坡“來者不善”,或斷定新加坡的“指令性”做法不會取得成效,香港人仍然可以靠靈活應變取勝。但多數媒體則認為香港必須積極回應新加坡的挑戰,特別是要加強危機意識,香港政府在許多方面應該效法新加坡。曾對新加坡金交所推出香港恒生指數期貨多加抨擊的《香港經濟日報》認為:就算沒有新加坡的挑戰,香港也應盡全力求取進步,因為國際城市、亞太中心的角色,上海、臺北等也在覬覦。香港透過面對強手新加坡的挑戰,加速前進,才是擺脫其他對手,謀求本港經濟復甦的最佳方法。”一位專欄作家還批評香港人危機意識不足,以為自己“生下來就該賺大錢,沒想過新加坡也是對手”;“香港贏不了新加坡,是香港學藝不精,哪裡怨得新加坡搶食”。這位作者認為,香港政府高官對新加坡的舉動感到憤怒,“倒使人擔心他還是溫室裡的花朵,怎麼承擔得起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壓力?與其憤怒,不若認真研究新加坡的弱點,保持香港的競爭優勢,活得比新加坡好”。

香港著名經濟學者饒餘慶教授日前在立###財經委員會上說,對新加坡推出香港恒生指數期貨交易,香港業界反應強烈,認為新加坡是乘人之危。“我個人意見是,以行政手段禁止其他中心的競爭,長期而論,是無效而且也是難以辯護的。香港自己便推出臺灣期指。因此,正確的對策是改善本港的競爭力,而非向保護主義倒退。”他又認為,應該注意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正在惡化的趨勢,必須“嚴肅地正視”來自新加坡和其他中心的挑戰。但另一方面,亞洲金融風暴也教導我們,不能以降低監管標準和質素來吸引金融業務。以監管鬆弛作為招徠顧客的手段,長期而論,是下下之策”。實際上,新加坡減薪降成本等做法,主要是為了解決本身的困難,並非刻意要同香港過不去;香港要是在競爭中輸給了新加坡,也是自己不該。像董建華不久前發表的新施政報告,許多香港人根本不去認真考慮其中有關香港未來經濟出路的建議,而新加坡卻拿去仔細研究,認真分析。如今香港還沒有真正起步,新加坡已經有了對策,這怨得了誰?香港要保持目前的國際經濟地位,必須像新加坡一樣大幅度調整經營成本。過去一年多來,香港的通貨膨脹已經明顯受到控制,房價和租金已下跌三分之一至一半,只有薪金水平仍然相當高。前不久“香港電訊”公司打算全面減薪,引起全社會的震盪和反對,只能暫時作罷。要香港像新加坡一樣實行全面減薪,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在市場的壓力之下,香港的薪金成本必須做相當的削減,才能保持競爭力。如果不能減薪,那就只能經受更加痛苦的裁員,特別是裁掉那些年資長、工資高的僱員,用低薪的新員工以至臨時工、兼職工來取代。這一過程已經開始,因此產生的痛苦大部分由受損害的員工承受。香港歷來奉行低稅政策,政府不可能大幅增加社會福利和失業救濟開支,也沒有多少減稅的空間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今後新加坡和香港看來會走很不相同的道路,分別按照兩種對立的經濟學理論去實踐,最後誰將勝出,誰將率先走出金融風暴的陰影,其意義應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