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第一屆科考時間定在三月二十五,成蟜陪炎妃過完婚假,有二十多天的準備時間。
這個時間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就看要把第一屆科考準備成什麼樣了。
作為秦國的第一屆科考,成蟜自然是希望越隆重越好,為以後開一個好頭,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秦國。
因此,二十多天的時間就顯得有些緊迫了。
好在成蟜正式參與前,已經吩咐李斯提前準備了,倒是省了不少時間。
嬴政的王詔頒發天下,秦國上下反應熱烈,報名者眾多。
截止報名為止,從李斯那裡得來的資料顯示一共超過五千人參與科考,其中學宮體系超過四千五百多人。
秦國學宮體系培養的學子當然不僅僅只有四千五百多人,只是不是所有學子都有資格參加。
首先要在年齡要適合,其次要在學宮的畢業資格考試上各格才行。
當然如果的確是天才,哪怕年齡不合適,但也可以申請提前畢業資格考試。
如果各格了,也可以參加考試。
無論哪個世界都不缺乏天才的存在,天才往往不能以常理而論之。
另外幾百人是山東六國的學子報名參加。
如果時間再延長的話,山東六國的學子恐怕會更多,因為這個機會對他們而言很難得。
山東六國朝廷的官職被貴族壟斷得很嚴重,上升通道非常狹窄,哪怕想要報國,很多人也無門。
通常情況下,山東六國的學子一般都是去給權貴做門客,能夠直接被舉薦的只是少數佼佼者。
從這個方面來說,有鬼谷背書的衛莊和蓋聶的確非常佔便宜,各國都樂於接受,只是官大官小的問題。
考試分為兩次,第一次是在寰宇學宮中,時間是三天,第二次在在章臺宮的偏殿,時間為一天。
透過第一場考試就有成為官吏的資格,考試內容大概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天考核必修科目,也就是所有學子都必須要學的。
比如律法,算術,歷史,思想道德,公文寫作。
當然作為所有學子都要學習的科目,一般學習的都是常識性的知識,並不會多高深。
想要學習進階知識,可以選擇作為自己的主修科目。
第二天考核主修科目,也就是以後學子自己選擇的學習方向。
比如工程營造,律法深研,理財貨殖,禮儀禮法,兵法戰陣,組織人事等等。
這裡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兵法戰陣。
不管是地方郡縣學宮,還是寰宇學宮都有這個科目,但哪怕是寰宇學宮的兵法戰陣之術也不見得多麼高深。
沒有辦法,兵書這玩意都掌握在秦國的將門世家手中,能夠拿出一部分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讓他們把壓箱底的東西拿出來根本不可能,畢竟統一之戰臨近,兵法戰陣之術是將門世家飛黃騰達的根基。
這種事情也不能以王權強行壓迫,畢竟他們都是將門世家,手握兵權,逼急了反彈十分可怕。
而且想要學宮的兵法戰陣之術辦下去,還需要將門世家的支援,紙上談兵怎麼能行?
像蒙驁,王翦這等人物也會去寰宇學宮講課,當然高階將軍只是偶爾。
他們事務繁雜,職責重大,主要還是具有實戰經驗的中層將領去。
兵法戰陣科目的學子透過考核後進入軍隊不會授予高位,他們暫時還承擔不起重任。
最優秀的學子也不過是百夫長,優秀學子是屯長,大部分學子就是什長。
同時他們也有官職對應的爵位,否則軍卒的爵位比他們都高,怎麼有臉帶領軍卒?
由於授予的都是低階爵位和低階官職,再加上人數也不多,並不會破壞依仗為根基的軍功勳爵制度。
第三場考核輔修科目,這場考試的內容是判斷名次的根據之一,體現的是學子的綜合素質。
三場考試,第一場考試是基礎,第二場考試份量最重。
第三場考試份量雖然不輕,但也不算沒有作用,想要拔尖,第三場成績就不能差。
有個前提是第一次考試想要過關,第一場必須各格,基礎不合格,不管後兩場如何,直接黜落。
跟後世科舉不一樣,學子不需要一連在考場待三天,並不需要準備被褥吃食飲水什麼的,一場一場的來。
後世科舉考過好處巨大,但考試的過程也是真的折磨人,對於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