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將不得其法,一切都是徒然。”
徐子陵心中暗贊,若換了是李密或杜伏威,見此人對自己的事瞭如指掌,不動殺機才怪。但李世民卻謹遵諾言,從實地回答,又答得灑脫漂亮,只是這種胸襟,已非其他人能及。
秦川沉聲道:“大亂之後,如何實現大治?”
李世民先向徐子陵微微一笑,才答道:“亂後易教,猶飢人易食,若為君者肯以身作則,針對前朝弊政,力行以靜求治的去奢省費之道,偃革興文,布德施惠,輕徭薄俺,必上下同心,人應如響,不疾而速,中土既安,遠人自服。”
秦川聽得默然不語、好一會後才道:“徐兄以為世民兄之論如何?”
徐子陵想不到他會忽然問起自己這旁人的意見來。啞然失笑道:“對為政小弟只是個門外漢,那有資格來評說世民兄。不過世民兄‘靜中求治’的四字真言,卻非常切合我的個性。大亂之後,只有去奢省費,與民休養生息,不違農時,才能促進生產,使民衣食有餘。”
秦川仍是面對空壁,沉聲道:“昔日文帝楊堅登基,不也是厲行德政,誰料兩世而亡,世民兄對此又有何看法。”
李世民嘆道:“秦兄此句正問在最關鍵處,只此已可知秦兄識見高明,非同等閒。未知我兩人可否移座與秦兄面對續談呢?”
秦川笑道:“嘗聞世子愛結交天下奇人異士,當然亦有容納各種奇舉異行的胸襟。區區一向獨來獨往,這麼交談最合區區心意,假若世民兄堅持要換另一種形式,區區只好告辭!”
李世民向徐子陵作了個聳肩的動作,表示出無可奈何之意,微笑道:“我只是想一睹秦兄神采,既是如此,便依秦兄之言吧!”
秦川淡然道:“早知世民兄不會強人所難,這麼就請世民兄回答剛才的問題好了。”
李世民不解道:“秦兄為何像是要考較我當皇帝的本領似的呢?”
此語一出,徐子陵心中劇震,已猜到了秦川的真正身份。
事實上秦川的身份一直呼之欲出,除了師妃暄外,誰有興趣來問李世民這類有關治國的問題?
她正在決定誰該是和氏璧的得主。
秦川油然道:“良禽擇木而棲,這麼說世民兄滿意嗎?”
李世民目光投到徐子陵臉上,顯然從他的眼神變化中,察覺到他的異樣,向他打了個徵詢意見的神色。
徐子陵想起寇仲,心中暗歎一口氣,點頭表示李世民該坦誠回答。
李世民默想片刻後,正容道:“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隋室之有開皇之盛,皆因文帝勤勞思政,每旦聽朝,日夜忘倦。人間痛苦,無不親自臨問,且務行節儉,獎懲嚴明。只可惜還差了一著,否則隋室將可千秋百世的傳下去。”
徐子陵不待“秦川”回答,長身而起道:“兩位請續談下去,在下告辭了!”
李世民大感愕然。
“秦川”則不見任何動靜。
徐子陵微一頷首,飄然去了。
第十三卷 第三章 東都閒情
王世充一邊策騎朝自己的官署緩馳而去,一邊皺眉問寇仲道:“若他擺的是空城計,我們這麼不戰而退,豈非惹天下人恥笑。”
另一邊的歐陽希夷、後面的郎奉和宋蒙秋都露出同意的神色。
寇仲微笑道:“若我們真個揮軍攻打宮城,只有兩個可能性,一是破城而入;一是傷亡慘重,堅持不下。而無論是那個可能性,都對我們有害無益。因為我們志不在此,只要能擊潰李密,那還怕楊侗和獨孤峰不乖乖屈服。剛才只要看獨孤峰有恃無恐的姿態,便知他有李密在後面撐腰,根本不怕我們強攻。”
歐陽希夷不解道:“如能控制宮城,盡除獨孤一黨,於我們又有何壞處?”
寇仲恭敬答道:“前輩問得好,先不論破城的難易,假若洛陽重歸穩定,李密豈還肯揮軍西來。定會採觀望態度,待等得另一有利形勢後才來攻。那時勝敗難測,那及得上現時的有利形勢?”
四周包括王世充在內的幾個人都聽得大為服氣。
要知以往王世充與李密交手,從沒有贏過半場勝仗。而王世充之所以仍能立得這麼穩,憑的就是洛陽這四面十二門,門門都是關口,內則層層設防,外則長塹圍護,又有天然屏障的堅城。
所以李密一旦曉得洛陽有事,必不肯錯失良機,那他們就有乘虛機會。
王世充仍有疑慮,問道:“獨孤峰勢力雄厚,他又非善男信女,加此一來,豈非把主動之勢拱手讓與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