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小說:林海音傳 作者:翱翔1981

含英是個直心眼的人,心裡沒有那麼多彎彎兒,親友都擔心她從與寡母弟妹相依為命的小家庭,嫁到有公公、婆婆和許多兄弟的三四十口大家庭做兒媳婦能相處嗎?但含英卻一點也不擔心或害怕,因為從小在母親的潛移默化中,他們姐弟跟親友都是和諧相處的。

五月,是北京天氣最好的時候。承楹和含英都沒有中國迷信和西洋迷信,當時的結婚習俗是新郎、新娘坐汽車,車窗的窗簾要拉下來,車前還有一組打洋鼓、吹洋號的樂隊在街上慢走,把新郎、新娘送到禮堂,這些他們全免了。兩家家長把婚禮交由他們自己做主,他們請了三位音樂家朋友在婚禮上伴奏,老志誠彈管風琴、關紫翔拉小提琴,雷振邦拉大提琴。這三位當年常常合作為朋友婚禮伴奏。許多年後,老志誠寫的“牧童之樂”,雷振邦為“劉三姐”、“五朵金花”等電影譜曲,也都風靡一時。不過協和禮堂的管風琴,卻在文革時被砸爛了。

婚禮的證婚人是仁虎先生最親密的老友,舊文學家趙椿年先生,“趙椿年”這三個字在北京的許多書籍、古玩店的招牌匾額上很常見。女方介紹人是含英表舅張我軍,男方介紹人是仁虎先生擔任財政部次長時的親信部下、擔任過司長的王槐青。王槐青的兒子王光超和夏承楹是中學同學,兩人是好朋友。王光超有一個弟弟王光英、一個妹妹王光美,王光美后來嫁給劉少奇。伴郎虞積剛是夏承楹中學同學、排球隊友;伴娘許業雲是學藝術的,是含英的好友。男花童是愛珍牌友、眼兒衚衕王姨太太的孫子;女花童是夏家大房的大女兒夏祖芳,祖芳有一雙黑白分明、圓溜溜的大眼珠,乖巧可人,最得這位新六嬸的疼愛。

結婚禮服是含英參考外國服裝雜誌,自己設計,買了白軟緞請裁縫做的;頭紗是在王府井大街印度人開的力古洋行買的;頭花是在東安市場訂製的白緞玫瑰,正好配上白緞禮服;手上捧的是她最喜歡的白色馬蹄蓮,漂亮典雅。

婚禮雖是新派,兩位親家母穿的仍是舊式的“補服”,上身是大紅織錦上繡著鮮豔的大牡丹,下身是寬大長裙,下襬繡有龍鳳圖案。兩位親家母個子不高、體態豐腴,站在一塊兒就像是姐妹倆,只不過一個是臺灣板橋鎮上的美麗乖巧女孩,一個是江西九江綢緞號的女兒。林親家母比夏親家母足足小了三十歲,那年她才三十七歲。

婚禮當晚回到夏家,堂屋又擺了一桌酒席,新婚夫婦坐首席,公公和婆婆都坐在主人的座位。婆婆依正式禮俗向這對新人倒一杯酒,含英接受長輩的敬酒後,就完全是子媳的地位,住進屬於夏承楹的小樓,開始了大家庭的生活。

含英也依“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的規矩,不過,因為夏家有廚子,所以她抓了把米往鍋裡一放就回房了。之後,她為丈夫手工縫了一條褲子,這也是老規矩。

他們結婚後一個月,七爺夏承楣也娶進了女友周國淑;再過一個月,最小的九妹,柔美善良的夏承瑜也出嫁了,嫁給了她上海音專的學長、天津人張雋偉。娶進兩個,嫁出去一個,對這個古老的大家庭是件可喜的事。尤其含英和周國淑這兩個新派又漂亮的年輕媳婦,給這個老家庭帶來新氣象。在這之前,夏家幾個兒子的婚姻都由父母做主,從老六夏承楹、林含英這對開始,才是自由戀愛結合的。

5。小樓生活樂趣多

含英常回晉江會館看母親和弟妹,她安排三妹燕珠去廣德打字學校學中文打字,當時會中文打字的人還很少。燕珠畢業後,很快就在北平建設總署找到了打字員的工作。她又安排弟弟燕生去唸高工,妹妹燕玢念助產。含英心裡明白,林家的孩子沒有機會念大學,但只要有一技之長,不怕不能生活。弟妹們都很乖,全聽大姐安排,大姐就是爸爸,大姐也是媽媽。

打字這門手藝使燕珠一生受用,她一直工作到八十年代從上海紡織大學教務處退休。而燕生也學有專長,是位傑出的工程師,前些年才從臺北公職退休。

媽媽愛珍常上永光寺街含英的小樓來。個頭小,說得一口閩南腔北京話的“林親家母”,不亢不卑,風趣親切,在這個忠厚的書香大家庭很受歡迎。有時疼愛含英的張我軍舅舅和羅心鄉舅母會來小樓看他們,心鄉舅母面板幹,婆婆還教她要多吃豬油。

春明女中、北平新專的同學最愛上小樓來找含英。二樓推窗出去,有一株丁香樹,枝椏漫開。小樓上佈置得典雅溫馨,窗簾、桌布都是含英自己設計縫製的,還做了兩個一粉一黑沙發靠墊給春明好友吳金玉。她也自己設計衣服、做衣服,朋友看了讚美,含英會照做一件奉送。含英像爸爸媽媽,一生愛穿漂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