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敵機出巢,且循其偵察機慣常飛行航線而來。師指使按簡單邏輯推斷為:敵偵察機來!未經進一步核實分析,即按照打敵偵察機之預案,命令8架米格15和8架米格17分兩批出航。
實際情況是,敵出動了偵察機不假,但其後面還悄悄跟隨著黑壓壓一片王牌主力哩。他的空中佈勢:第一批兩架RF-84偵察機在前,12架F-86在後,高度13000,時速1100,活動於溫州、平陽、樂清、洞頭之間陸地上空。另一批F-86型機8架,以11000-13000米高度, 1000/小時速度,活動於南箕東北海面上空,除此尚有2批8架F-86在臺山列島以南海空進行策應。敵人顯系專為空戰而來。相形之下,海航2師的排程卻顯示打空戰的準備不足, 數量上也不佔優勢,一開始便處於下風的態勢,用飛行員的話講:“你以為是去捉麻雀呢,沒想到來的是群大老鴰。”一個“沒想到”,反映出從訓練到實戰間的不少差距。
9時43分, 我8架米格17同12架F-86在清江渡上空不期而遇。敵仍採取老套戰法:以4機密集編組為單位,共分3個梯隊,各梯隊間拉開千米左右距離。第一梯隊在高空拉煙層大拉白煙,故意暴露其清晰航跡,當作“誘餌”,逗引你去“咬鉤”,後面兩個梯隊則躲在拉煙層以下隱蔽蹲守,準備著乘隙而上聚而圍之撕而啖之。
再好的戰術, 第一回用是“奇兵” ,第二回用便是“愚兵”了,臺灣空軍的“陷阱戰法”在歷次空戰中頻頻使用,故並不新鮮,破之不難。帶隊長機大隊長姜凱於距敵50公里左右發現敵機, 見是F-86,便密切注意觀察整體敵情,從比敵約低5000米的高度, 用一個果斷乾脆的大坡度轉彎拉昇, 佔據攻擊位置,然後,置“誘餌”拉煙敵機於不顧,向著敵掩護梯隊迎頭衝擊。此戰術靈驗,敵精心設計的“羅網”即刻潰亂。雙方操刀拔劍,捉對教練,空中拼刺,糾纏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