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董翳為翟王,據上郡(今陝北地區),都高奴(今延安市),史稱“三秦”。
②詳見《毛澤東選集4卷合訂本‘論持久戰’》第483頁。1964年4月人民出版社一版。
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
西漢時期,國力逐漸強盛,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武帝繼位後,北方匈奴常常侵擾邊境地區代郡、雁門,戰爭頻繁,很不安寧。為了驅逐匈奴,徹底平息近百年來的邊境爭端,漢武帝積極備戰,選拔將才,發動消滅匈奴的大規模戰爭。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任命衛青(字仲卿,今山西省臨汾)人,西漢時期著名大將。為車騎將軍,征討匈奴。漢軍兵分四路,衛青親率1萬騎兵從上谷出發,直驅長龍,斬殺7百多匈奴兵。其他三路漢兵損兵折將,無功而還。武帝從此對衛青格外賞識。第二年,匈奴乘草肥馬壯之時,大舉南下,破遼西,殺太守;攻漁陽,突進雁門。衛青奉命迎擊匈奴,他採取閃電戰術,以快制勝,打得敵人狼狽逃竄。漢武帝要實行他反擊匈奴以平天下的計劃,決定首先收復河南(今黃河以南的河套地區),這裡水源充足、土肥草壯,臨近京都長安,是戰略要地。他命衛青率4萬鐵騎,從雲中開拔,冒著風雪,履堅冰,東轉西折,繞道插入敵人後方,在高闕打敗匈奴右賢王。然後,向隴西進軍,擊退白羊、樓煩二匈奴王,俘虜數千敵兵和1百多萬頭牛羊,收復了河套地區。為鞏固勝利成果,武帝在河南設立朔方郡,徵調數10萬人到那裡戍邊,開荒種地,建立了軍事重鎮,準備作長期防禦的戰鬥。
公元前125年,不甘心失敗的匈奴為了奪回河南,分兵三路來犯。一路燒殺搶掠,來勢兇猛,代郡、定襄等地1萬多漢民慘遭殺戮。衛青領命從高闕出征,率3萬人馬迎擊敵軍。隨同出征的還有公孫賀、蘇建、李沮、李蔡4位將軍。公孫賀等率部從朔方城出發,兩軍共10萬人馬,由衛青統一指揮,並進北上圍剿敵右賢王。李息、張次公等奉命從東北方的右北平(今遼寧省凌源西南)出發,切斷增援右賢王的道路。右賢王以為在大漠深處紮營,漢軍插翅也難以到達,所以未加戒備,仍整天沉湎狂歌豪飲之中。衛青得知此情心中大喜,採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奇襲戰術,一口氣行軍七百里,乘深夜包圍了右賢王的駐地。漢兵點火燒營,火光四起,殺聲震天,匈奴兵頓時大亂,右賢王帶著愛妾,拋下將士,向北落荒而逃。這次俘獲敵裨王10多人,活捉士兵1萬多,奪得牛羊數萬頭。戰果輝煌,天下同慶。
公元124年秋,17歲的霍去病參軍入伍。漢武帝派8百名驍勇矯健的騎兵跟隨霍去病單獨行動,衛青一再叮囑說:不可深入敵後,見到大隊敵軍一定要迅速撤離。但,他沒有照這樣的安排去做。塞外的春夜依然十分寒冷,北風呼嘯著,漢軍的手和臉都凍得紅腫,少年英雄霍去病不畏嚴寒和強敵,餓了啃幾口乾糧,渴了喝幾口冷水,策馬急行。黎明時,他們終於發現了一大片營帳,霍去病馬上把隊伍分成幾部分,向營帳包抄過去。在最大的營帳前,霍去病手持長劍,大喝一聲,率先衝了進去,躍上一步,手起刀落,砍下了一個王爺模樣的人頭。8百騎兵分頭衝進營帳,殺得敵人鬼哭狼嚎。戰鬥結束後才知道,被霍去病殺死的是匈奴單于的叔祖父,同時,還活捉了匈奴的相國和單于的叔叔羅姑比。漢軍首戰告捷,顯露出青年指揮員機智勇敢的戰鬥精神和天才的指揮才能。武帝特封他為勇冠三軍的冠軍侯,以後在多次對匈奴的戰鬥中,霍去病都連戰連勝,始終保持不敗的記錄,打的敵人叫苦不迭。為了表彰霍去病的卓越功績,漢武帝給他修了一座豪華的官府,他卻誠懇謝絕說:“匈奴還未消滅完,我怎麼能享樂呢?”
一、勢篇(4)
不久,衛青指揮老將李廣、李沮、公孫賀、趙信等六位將軍,率大軍10萬從定襄出發北伐,深入匈奴營盤決戰。但此次未尋找到單于主力,殺獲散兵1萬多人後回師。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領5萬騎兵分東西兩路,遠征匈奴。衛青的西路軍從定襄出發,以老將軍李廣為前鋒,公孫賀為左將,趙食其為右將,曹襄斷後。衛青與公孫賀等從正面直驅單于老巢,李、趙兩路從東面進攻,策應主攻部隊。單于自認為漢軍千里遠行,必然人困馬乏,而他們原地待命,以逸待勞,肯定穩操勝券,並與降將趙信密謀對抗之策。趙信說:把糧草運到北邊大漠深處,只留強兵駐守漠北。果然,衛青大軍來到單于駐地,只見敵陣早已布好,箭在弦上。衛青果斷地下令6千騎兵向敵營發起猛攻,不給敵人以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