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往往有效,遂定為不傳之秘訣。其裁取《三國演義》、《水滸傳》為尤多。”遊擊分隊與游擊隊是一個意思,這是現代戰爭用語,是新兵種。在我國抗日戰爭中,許多游擊隊、遊擊分隊和小隊,神秘莫測地出入敵後打擊敵人,同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搏鬥,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勳。我們從電影《戰火中的青春》、《節振國》和《平原游擊隊》中,都看到了游擊隊的作用和貢獻,對此作者隻字未提。又如,對古代秦將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降卒一事,亦未進行批判。這不能不說是推陳出新的某種不足吧!
一位美前國防部長助理在其著作《毛澤東的戰略》中,開門見山地說;“圖書館的書架被那些稱頌毛澤東為卓越的游擊戰權威的書本壓彎了。但是,毛何止是一位游擊戰士!他是位偉大的戰略家。在本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他在一系列輝煌的遊擊作戰中,把蔣介石及其國民黨政府弄得痛苦不堪。10年後,他以游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在中國打敗了日本人。40年代後期,他在一系列得心應手的運動戰中征服了中國。最後,他的部隊在朝鮮的陣地戰中頂住了美國。哪個領袖能像他這樣在這麼多不同型別的衝突中長期立於不敗之地?”毛澤東是游擊戰的大師,又豈止於此。被一些軍事家視為旁門左道的游擊戰,在中國完全變了模樣。他還說:“遍查打上了毛氏鮮明烙印的敵後抗日遊擊戰爭,無一不有毛澤東所擅長的大規模運動戰的胎記。毛澤東的游擊戰,是上升到戰略高度的游擊戰,是包含了戰略進攻、戰役迂迴包圍、戰術突擊的游擊戰。戰爭史上所有的游擊戰爭,無論從承擔的重負、起到的作用和規模的巨大等皆無法與之同日而語。”外國軍事家對我國的無價之寶——毛澤東軍事思想這些獨到的精闢見解,難道對我們不是很好的啟發嗎?
註釋:
①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主辦《社會科學研究》一九九二年第一期(現稍有改動)。
②見一九九一年二月十日《參考訊息》
③一九五八年《文摘旬刊》合訂本p169…6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附錄三:
關於“十六字訣”的產生和形成
一、由陳毅同志起草的朱德同志在“七大”所作的軍事報告中指出:“根據敵我強弱懸殊和農村分散環境,提出了經過百戰磨練的游擊戰術。我可引用一九二九年春毛澤東同志起草的前委給中央的信上面說:‘我們三年來從鬥爭中得到的戰術,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戰術都不同。大要說來是: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三年以來都是用的這種戰術。’這是毛澤東同志概括我軍最初戰鬥經驗作出的總結,……”
五十年代初期,陳毅同志在題為《學習毛主席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創造作風——為紀念“八一”建軍節二十四週年而作》一文中說:“講到戰略戰術問題:毛主席主張人民軍隊的戰略、戰術,要根據我軍當面的敵我情況作具體分析,來進行新的建設與新的創造,……。毛主席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原則,面對中國革命的軍事實際,進行了偉大的思想創造,解決了以弱小的紅軍而能戰勝強大的敵人的最困難的革命課題。我們回憶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毛主席指出十六字訣,提出分兵發動群眾,集中對付敵人,……。這些有系統的科學的戰略、戰術主張,在井岡山時代即能夠正確地提出,當然是為一般軍事家所夢想不到的。一般軍事家只能就軍事言軍事,除軍事外看不到別的東西。毛主席一開始抓軍事問題,就首先作為是政治問題,是社會問題,是人民革命問題,加以具體的理論地考察,這樣就透入本質,而能進行軍事思想的創造。”
一九七八年,譚震林同志在《井岡山斗爭的實踐與毛澤東思想的發展》一文中說:“毛主席所制定的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就是在井岡山斗爭這樣特定的條件下,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著名的游擊戰爭的十六字訣”就是“鑑於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而總結和豐富起來的。”
一九二九年四月五日,毛澤東同志在他起草的井岡山前委給中央的信中,概括總結了從一九二七年秋到一九二九年春黨領導革命戰爭的經驗,第一次把紅軍游擊戰爭的基本原則十六字訣用文字形式報告了黨中央。信上說:“我們三年來從鬥爭中所得的戰術,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戰術都不同。用我們的戰術,群眾鬥爭發動是一天比一天廣大的,任何強大的敵人是奈何我們不得的。我們的戰術就是遊擊的戰術。大要說來是:”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