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也是我之前沒有預料到但卻是最想看到的結局。我們兩個人就好像兩趟高速對開的列車,眼看著就要車毀人亡了,卻在最後時刻被一股意外的力量改變了方向,最終只是虛驚一場。
這次面試成功以後,我曾經很認真地審視過我們之間的關係,最後還是覺得,儘管我們已經不在一個部門了,但是完全可以再次成為朋友。因為我始終相信,朋友這個關係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係,我從來不介意多交一個朋友。
希望你能夠在HR好好幹,也希望我們之間的友誼能夠如我所願,地久天長。
老實說,收到這樣一封郵件,而且郵件還是來自昔日的對手,我確實感到有些意外。尤其現在事情的結果是對方選擇了另謀高就,留下我一個人獨自來唱完這出沒有結局的對手戲,並且對方在事情過去後還以比較高調的口氣說我們其實是可以成為朋友的,這似乎有點示威的意思。
本來從表面上看我是這場鬥爭的勝利者,但是因為最後時刻對手的自動退出,我這個勝利者的身份是從天而降的,連我自己都覺得這樣的“勝利”沒有任何說服力。而吳曉聲的這封郵件,口口聲聲地反思著我們之間的競爭關係,一直離不開“朋友”這兩個字,又把我擺上了道德的神臺,似乎我的思想境界太低了,需要她那高尚的情操和超凡的覺悟把我從世俗的漩渦中拉出來,這樣的認知真的讓我感到很不是滋味。
作為一個對手,我一直遵循毛主席的教導:在戰略上蔑視對手,在戰術上重視對手,從來沒有耍過什麼心眼想要從暗處打擊對方。我即便偶爾在心裡把吳曉聲作為一個反面典型口誅筆伐一番,也不過是想想而已,依我高傲的性格和一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