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試用期就在這爽朗的笑聲中結束了,但是我知道,挑戰才剛剛開始。作為一個招聘人員,這只是意味著我可以從事這份職業了,並不意味著我可以做好,還有很多的知識需要我去學習、去探索。
18。招聘不過是“望、聞、問、切”(1)
試用期結束之後,由於接觸招聘的時間已不算短了,相關資料也看了不少,我才敢說真正地理解了招聘的含義以及招聘所包含的一些細節。
招聘,說穿了就是看人。我們所接觸的大部分求職者都是職場初級人士,這個群體在成長背景、工作經驗等各方面都比較接近,而且大部分的求職者都不知道怎麼去量化自己在過去工作中所獲得的成果,所以很難從資料的角度判斷這個人到底是不是與我們所要求的條件相符。在這種情形下,如何去閱讀求職者本身就成了大部分招聘人員的必修課。當然,高階求職機構,比如獵頭,對求職者的資料就非常重視了,因為高階求職人員的職業風格基本上已經定型,那些資料性的資料最能說明一個人的過去。
雖然人與人之間有很多不同點,不能夠以偏概全,但是人的某些品質之間是有其內在聯絡的。比如,熱情的人往往對人比較親切友好,富於幽默感,肯幫助別人,容易相處;冷漠的人較為孤獨、古板,不願求人,比較難相處。這樣,只要確定了某人身上“熱情”或“冷漠”的一個核心特徵,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補足其他有關聯的特徵。另外,就人的性格構成而言,各種性格特徵在每個人身上總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例如,具有勇敢正直性格特徵的人,往往還表現出處世待人上的襟懷坦蕩、敢作敢為,外表端莊大方、懇切自然;而一個具有自私自利、欺軟怕硬性格特徵的人,則會在其他方面表現出虛偽陰險、心口不一,或阿諛奉承,或驕橫跋扈。而人的這些特徵會在其舉止表情上反映出來。這樣,招聘人員就可以從這些行為舉止上大概判斷出一個人的性格或是人品如何了。
說到如何看人,我覺得我們老祖宗發明的傳統中醫理論,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啟迪。
傳統中醫理論講究“望、聞、問、切”這四個字,蓋因為但凡是病,多半會有各種各樣的症狀,只要望其形體、聞其聲味、問其狀況、切其脈搏,就能診斷個*不離十。所以你看那些老中醫,一旦有病人來的時候,先是仔細地盯著你渾身上下瞧一遍,再問你一些具體的狀況,接著會讓你坐下,同時要求你將手伸到他面前,很優雅地兩指一搭你的脈搏,然後閉上眼睛,既像在享受什麼美味,又像在回味什麼美好的往事,更像在思考什麼重大事情。等他把眼睛睜開的時候,結果也就出來了。
這一套傳統的絕活,比起西醫冰冷的聽診器,既溫情得多,也人性得多。
在我看來,“望、聞、問、切”這四個字不但是整個傳統中醫的精髓,也是各行各業值得仿效的良方,對面試招聘而言尤其如此。
面試招聘中所有的技巧性東西,包括看人,都離不開“望、聞、問、切”這四個字。
“望”——就是看。
有研究表明,第一印象會影響人們對他人80%的判斷,所以透過“望”字做文章,毫無疑問能夠勾勒出一個招聘的大概框架。
從走路的姿態方面看:如果求職者是雷厲風行之人,他的步伐必定快捷矯健;如果對方是不緊不慢之人,他的步伐必定遲緩平和;如果對方是穩重之人,則其步伐肯定紮實沉穩;如果對方是輕浮之人,其步伐肯定漂浮雜亂。
從衣著上看:如果對方西裝革履,做事可能一板一眼,處世則可能中規中矩;如果對方牛仔褲休閒衫,做事可能靈活機動,處世則可能*不羈。
18。招聘不過是“望、聞、問、切”(2)
從眼神看:若對方眼神平靜,說明性格內斂;若對方眼神熾烈甚至帶有挑釁意味,說明自信且渴望接受挑戰;若對方眼神閃爍不定,表明極度不自信。
從面部表情上看:如果對方從容自若,說明生性沉著,能夠臨危不亂;若對方表情矯揉造作,說明底氣不足,或者是阿諛迎奉之徒。
從笑容來看:如果對方笑容自然、低調,說明成熟大方;若對方笑容侷促,說明內心緊張;若對方笑容呆板,可能不善交流。
從手指動作來看:若對方雙手指尖相對相搭成“A”狀,說明內心充滿自信;若對方雙手手指互相交叉,表明內心比較平靜;若對方雙手經常交換相握,表*裡比較緊張。
從腿部動作來:若對方兩腿並排微張,說明內心平靜;若對方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