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部分(2 / 4)

首都放在北京,前段時間我在我上班的這故宮博物院培的文化課上受教了,這北京,多少朝代的古都,即有著太多我們中華文明文化的積澱,也同時有著多少陳汙納垢也一同沉積了下來……這從儉入奢易,這從奢回儉難啊……你看看,下面的這些個人,其實有一些是以前在故宮裡的太監,也有幾個曾經就是和我們一起糊漆的手工匠,這好日子剛過上沒幾天,這人……”

一位老人坐在手腳架上,看著不遠處的景象,聆的著那些糙言碎語,有些無奈的搖頭著。

“大爺,您這麼一大把年紀還去上文化課啊!”

身邊的兩個年輕人對於老人這兩天對於環境和人的身份變化的感慨已經有些不感冒了,但是對於老人這種好學勁頭卻有些好奇,有些南方的口音使得老人聽慣了字正腔圓的北京片音之初還有些不習慣這樣的南方口音學生。

“那當然,我從小跟我爺爺、跟我爹就幹這手藝活,祖祖輩輩都吃這一碗飯,雖不敢說這皇宮就是咱修起來的,但是在這磚瓦泥間,也是有著我們這祖輩們滴下的汗流下的血。當年我娘生我就在故宮的維修架旁,三歲我幫我爹遞傢伙什,到現在已經足足六十五年了,所以這故宮城,裡面的多少東西我閉著眼就能說出來!”

老人說起這些往事時每每總是有些喘噓,對於老人這樣的情緒反應,這段時間以來,這兩位從南方來的工程人員已經習慣了,雖然和老人相比,這兩人身穿的工作服上比老人更多的沾染著泥水油漿代表著他們倆的工作量要比老人更多,可是從這些特殊的工作服領口上的那點閃爍星光無法能夠被朱漆、泥水所掩蓋。

“自打我祖爺爺時起就跟我爹說,我們這些人,就是吃了不識字的虧,當年我爹和我爺爺拼著命送我去了一年的私墅,可學費實在不是我們這些泥瓦匠們所能熬過的,一年之後,我爺爺累病了,我也就沒能再去……所以現在我趕上好日子了,以前我這泥瓦匠現在居然是這個皇城工程施工的顧問,雖然這顧問到現在我還沒鬧明白是什麼身份,但是就衝你們對我們的尊敬,你們不嫌棄我這個泥瓦匠身份低微,能讓我這個做夢都想多讀書的老頭再摸上書學到東西……我這條老命和我肚子裡的這點東西就不能私藏!我說你們兩個,好好的兩個大學生,大學出來的高階工程師,跟我這泥瓦匠學手藝活時我都不敢相信,你們都是蓋高樓造大橋的,居然能和我這泥瓦匠混在一起!我做夢想都沒想過啊……等我百年之後,我到地下去見我爹和我爺爺時,他們知道了祖墳都可以冒煙!!”

老人說話有些渾濁的眼睛裡閃出那麼一絲的亮彩,這抹亮彩讓老人一下子充滿了精氣神。

“大爺,看您說的,老話裡就說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您這泥瓦匠雖然在以前舊社會沒地位,但是現在時代變了,就憑您的手藝,在北京城這地(兒),您就是這個!”

一位年輕人用著剛剛學會不久的北京翹尾音帶出個“兒”字音,雖然顯得有些南北摻雜不倫不類,但是卻也代表著新老、南北、東西不同風情,不同文化上的一種融合,一種重新構建的過程。當然,那個翹起來的大拇指更是配合著話語讓老人的表情上帶上了一種自豪。

“剛才您說的多好啊,老文化中有著璀璨的東西,但也有著深厚的陳垢,我們就是需要去學習和分辨,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舶,取其之所用,去其之所垢,用著最科學,也是最好的方法,將我們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給發揚出來。這就是我們找到您當我們顧問的原因,象這漆,其方子我們研究過了,別看它在空氣中容易揮發乾透,但是如果一點點的刷上去,它就象是珍珠那樣一點點的潤積成長在表面上。這樣一來,不管是太陽光,月光還是燈籠的光線和現代燈光照明光線打上去,這些這樣塗滌的漆面就會形成一種像珍珠潤色般的晶瑩別透的反光,而不是單純簡單的漫反射和透射而是一種多重複合式的對映……那種對映效果……無以倫比的美輪美奐……即代表了皇城的尊貴,又體現了我們中華文化中的那種底蘊溫婉內斂的感覺……”

另外一位年輕人嘗試著用老人能理解的話語和比喻來向老人敘說他的工作有多偉大,而不是象他自己所想的那樣簡單和卑微……

“大爺,您想,這樣的效果是多麼的令人神往,但是您也看到了,這種漆生產困難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工序又複雜,如果純手工的話這人工成本和消耗成本實在是太高,因此我們需要理解和了解這些東西的原理和它的精髓所在,在今後我們再研究出相應的材料和工藝出來……到那個時候,我們爺仨就不用這樣一點一點,一平方厘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