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鳥潔淨羽毛白。
文王來到靈池旁,
魚兒滿池歡蹦跳。
鐘鼓支架崇牙聳,
掛著大鼓和大鐘。
依次輪流擊鐘鼓,
君民同樂在辟廱。
依次輪流擊鐘鼓,
君民同樂在辟廱。
鱷皮大鼓聲和諧,
盲人樂師奏頌歌。
【讀解】
《靈臺》大概是中國歷史上較早的提到園林的作品之一。對於研究園林藝術史的人來說,肯定具有史料價值,似乎也可以由此 推斷:中國園林造園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時代。不過,我 們的興趣不在這裡,而在詩中所述的君主與民同樂。
君主與民同樂歷來被看作是君王個人德行高尚的表現,也被 看作是政治清明、上下左右關係融洽和諧的標誌,以至後來即使 真實情況並非如此,也會有宮迎卜御用文人出來獻媚,製造一些君主德行高尚、與民關係和諧的假象。
當然,我們的意思並不是說有關周文王的傳說是獻媚取寵的 下臣編造出來的美麗光環。因為文王所處的時代畢竟與後來不同 ——哪怕那是人們理想的、一去不復返的美好時代。推想起來,那 時周代統治者剛走出部族群落,一切都剛剛開始,由部族首領轉 向國家最高統治者,以前作首領時的一些良好德行得以在國家初 創時發揚光大。加上面臨諸多敵對部族虎視眈眈的威脅,要想立 穩足跟,不得不考慮團結一心、同仇敵的大問題。再從個人修 養性格的角度看,的確有修養良好、不貪不婪、性情溫和的統治 者。所有這些加在一起,完全可能造就出像用周文王那樣的賢明君 王。正如詩中所述,平民百姓當真把他當作父母一樣來尊敬、親 近、臣服,甚至連鳥獸蟲魚都能深明其中緣由,從而歡欣雀躍 (是文學誇張,還是獻媚取寵?)。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羨慕?
可惜這種好時光一去不復返了。後來的君主們再也不可能 與老百姓天然的親和關係,即使某個人想這樣做,制度也不會允 許、治人者和被人治者的距離拉開了,矛盾出現了,怨恨產生了。 在後人的心目中,周文王的時代幾乎就是一個神話。
維清
——規則是成功的根本
【原文】
維清緝熙(1),
文王之典(2)。
肇肇(3),
迄用有成(4),
維周之禎(5)。
【註釋】
(1)清:清明。緝:延續。熙:光明。(2)典:前代定下的法則。
(3)肇:開始。肇:祭天。(4)迄:至,到。有成:指擁有天下。(5)禎:祥瑞,吉祥。
【譯文】
政治清明光耀後,
文王法典是根本。
自從開始祭上天,
直到今天大功成,
這是周朝的祥瑞。
【讀解】
這是周公制禮作樂時祭祀文王的宗廟樂歌。
把周文王的成功,歸於法則、規矩,應當是說到了點子上,作為一國之君,即或是部落首領,不可能像烏合之眾的頭兒一樣隨心所欲,走道哪裡算哪裡,更不可能走一步看一步。要歸順人心,要使言論、行動有所依循,必須有法則。從法則之於家、國、人的重要性來說,單是創制法典,使國家、社會的運轉依一定的軌道而行,時人們的言行有所依憑,周文王的功績便足以光照後世,垂青史冊。
法則的制定,不外乎兩個方面:角色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