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分。
朱元璋說:“朕在位三十年了,為社稷、為黎民,真是鞠躬盡瘁了,才把國家治理成這個樣子。佛性大師說的話,朕永生不敢忘:得道者四海歸心。如今四海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遼東北部已平,朕實在是心有餘力不足了。”
朱允?說:“如今天下已是太平盛世,皇祖父多操點心,國家多受益。”
朱元璋轉對朱棣說:“秦王、晉王已在朕之前早逝,你是皇子中最長者,日後要好好輔佐太孫,不要令朕失望。”
朱棣說:“謹遵皇命,兒臣肝腦塗地,也要輔佐太孫治國。”
朱元璋點點頭,又強調北邊邊防至關重要,不可一日懈怠,由他總率各皇子,平邊患、保安寧,千萬要一心一意,不可有非分之想。
朱棣忙跪下:“父皇這樣的重話,兒臣受不了,兒臣只有指天為誓。”
朱元璋說,響鼓也要用重槌呀,雖知道他知大體、識時務,又懂友愛,不會有非分之想,但要警惕別有用心的人,不可不防。
朱棣說:“兒臣記住了。”
朱元璋又轉向群臣:“你們說,洪武之治,算不算盛世?”
禮部尚書門克新答道,陛下體恤民情,殺貪官愛百姓,孜孜以求,墾田、免稅、重教育、勵工商、修河淮、治旱澇,百姓都交口稱讚,這是曠古未有的盛世,可以說達到了大治!
朱元璋笑道:“言過其實了,朕知道沒有那麼好。即使古時候的堯舜、唐太宗,也不能保證天下沒有人捱餓,也不能保證沒有貪官害民誤國,總是比戰亂年月好就是了。大治,是朕所追求的,也是歷代明君所追求的,朕只能做到現在這樣子了。”他笑吟吟地目視朱允?說:“也許,皇太孫登極後,會有更完美的大治。”
朱允?表示,雖謹遵皇祖父教誨,怕也不及皇祖父文治武功的一角。
三
朱元璋的光景一天不如一天,先是懶怠動彈,後來就臥床了。但念念不忘回皇覺寺去看看,是他出家的地方,是他結識佛性大師的寶剎,也是他長了知識的地方,他是從皇覺寺走出來的皇帝。有時他想不明白,為什麼叫皇覺寺?這名字不是寓有皇帝先知先覺之意嗎?普天之下用皇字冠名的寺廟絕無僅有,這也是天數嗎?
他把想回皇覺寺去的願望同大臣們說了,幾乎是一片反對聲,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