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諒與張士誠聯手夾攻我們,而現在有可能出現這種局面。”
“很對,”朱元璋說,“必須搶在他們聯合之前,打擊一個,震住一個。”
劉基笑吟吟地建議可先令胡大海出兵,出其不意地直搗陳友諒江西門戶信州,牽制他的兵力。既然賊兵聲勢浩大,難以力取,他想再一次用反間計,誘陳友諒上套。
李善長嬉笑道,利用鄒林殺了一個趙普勝了,陳友諒再傻也不會再上當了吧?
劉基說:“那也難說。他也像你這麼想,就必然再次中計。”
《朱元璋》第三十四章(1)
五通廟通金木水火土,貫東西南北中,是陳友諒的聖地,卻是徐壽輝通向地獄的走廊。萬鳥騰空,也正是朱元璋好運騰飛之時。
一
太平一仗的得手,膨脹了陳友諒的野心,他再也不能滿足於當王爺,再也不能容忍他上頭有個草包太上皇了。他從太平匆匆趕往採石磯的五通廟,要在那裡定乾坤。這是因為他在太平城裡找一個自稱半仙的人測了一卦,說他的大運鴻運在五通廟。五通是暗指陰陽五行,說他的運勢與金木水火土並行。陳友諒別提有多高興了,當即帶著達蘭趕往五通廟,那也是他與徐壽輝作個了結的地方。
這天早上,天色陰霾,烏雲蓋頂,江風淒厲,捲起小山樣的波濤,濤聲震耳,泊在五通廟水域的舟船劇烈地搖盪著。此時陳友諒藏在廟裡,張定邊、張必先帶眾將領站在江邊迎接徐壽輝的到來。最大、最華麗的旗上仍然大書著“徐”字,與往日無異,但江邊陰慘慘的氣氛讓人深感不安。
不一會兒,一艘同樣掛有“徐”字的豪華大船漸漸泊岸,張定邊等人上前迎接。
徐壽輝在眾侍從簇擁下走下船來,毫無察覺,還東張西望地問張定邊,漢王在哪裡?
張定邊用手一指:“你看,他在那兒。”
徐壽輝扭頭順他手指方向望去,這時有四個武士出其不意地衝上來,掄起大鐵錘,幾下子就把徐壽輝打得腦漿崩裂,倒在了地上。徐壽輝的侍從有試圖反擊的,也立刻遭了毒手。
張必先殺氣騰騰地對眾人說:“大家不要動,我奉上天之命,只誅殺首逆徐壽輝,與他人無關。”
這時在五通廟前豎起了早已準備好的黃龍旗,大書“陳”字。那裡響起一片歡呼聲。
五通廟本不是香火很盛的廟宇,但這一天卻是人聲鼎沸,軍人為主,間或有幾個看熱鬧的老百姓。
陳友諒親自來看佈置登極大典的地方。
張必先說,臨時以五通廟為登極大典行宮,無論如何匆忙了些,在安慶、武昌也會好些。
陳友諒卻堅信測卦人的話,認為五通最為吉利。五通,可說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五通,也可說是直貫東西南北中。五通廟,這是天賜的登極地。
張定邊說:“既然我主認為吉利,再好不過了,早登極早發號施令,早定天下。”
張必先說:“只是太匆促,禮儀、規章都來不及草擬。”
“事後再補。”陳友諒說,有皇帝,有丞相、太尉,有皇后、太子就齊了。他隨口封張必先當丞相,張定邊為太尉,鄒普勝為大將,別的官一時想不全,說過幾天再封。
二人都說:“謝皇上大恩。”
陳友諒說:“今天還不是皇帝呢,四天後才是黃道吉日呀。”
張必先問:“皇后還在沔陽老家吧,接,已來不及了,先封吧。”陳友諒皺眉不語。
張定邊說:“我主是不是有意封達蘭王妃為後啊?”
陳友諒說:“不行嗎?何必非封那個黃臉婆?”
“行,當然行。”張必先說,“只是恐有非議,何況皇上的長子陳理已經快成年了,立不立他為太子?”
“立他為太子可以,”陳友諒說,“皇后斷然不能是他娘,她還在家侍奉公婆呢,哪裡懂得怎樣當皇后?”
張定邊向張必先竊笑,知道他早已在達蘭面前許願了。
二
採石磯的皇帝行宮就在五通廟的配殿,達蘭很不樂意與那些殘肢斷臂、裸露著黃泥稻草的泥像為伍,她說害怕。幸好她出的主意被陳友諒欣然採納,既然皇帝登極,不可無畫像,她建議把畫師李醒芳請來。其實達蘭是想見李醒芳,打發難捱的光陰。
於是幾經周折,李醒芳來到了五通廟,達蘭幾乎要歡呼雀躍了。
陳友諒在正殿裡與丞相、太尉們忙著大典的禮儀安排,達蘭便要李醒芳為她畫一張彈琵琶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