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車開始繞月面飛行,貝海洋唯一要做的就是,控制飛機一直處於太陽斜射的位置。
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月面直接暴露在宇宙空間。因而月表的溫度變化非常劇烈,白天最熱時,月表溫度可達127c;夜間最冷時,溫度則可降到零下183c。
驟冷驟熱對新人類超能力者來說還可以透過防護罩來平衡,但對龐大的機體來說就很危險;理論上,改裝後的飛機裝有內部恆溫系統,可以承受這樣大的溫差,但飛機內部幾百萬個元件能不能在超過3百度的溫差中挺住就要打個問號?
他也算是資深的機師,太清楚飛機返回大氣層後可能的危險,懂得越多越害怕;之所以一直保持在太陽斜射的位置,就是為了求得一個相對穩定的溫度環境,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就在正負50度之間。
不是說就一定不能,而是要儘量避免頻繁出入溫差過大的區域。
東方快車01變成了一架躲避陽光的飛機,隨著月球的自轉和圍繞地球的公轉,把自己永遠保持在太陽將要落山的黃昏線上。
在月球上的任何一個地方,一個白天的時間大約相當於地球的14天,黑夜的時間大約也相當於地球的14天。
地球上由於有稠秘的大氣層,陽光在穿過大氣層時會產生散射和折射,因此在傍晚太陽落山後天色仍有亮光,不會迅速天黑;清晨,太陽還未升起時天空已是矇矇亮,然後太陽昇起,天光大亮。
月球的白天與黑夜更替則不同,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因此月球的白天與黑夜是迅速轉換的,太陽一旦“落山”,月球上瞬間變的漆黑;太陽一旦升起,月面瞬間呈現一片陽光。
漆黑和光明的交界處,就是黃昏線,嗯,可能用黑白線來形容更貼切些。但黃昏線是不斷移動的,並不固定;所以當一個人站在一個位置不動的話,周圍的環境溫度或者升高,或者降低,在14天的過程內經歷零下183度和高達127度的峰值變化。
太空漫遊時間為什麼就一定要定在20天內?就是這個原因。當飛機把出艙乘客放到月面上時,計時開始!14天一個輪迴,再次回到黃昏線,就是重新登機的時機。
在這14天的過程中太空客機不會來接他們,因為他們可能處身在高達百度的高溫中,也可能在零下百度的低溫中,這樣的複雜環境對還遠稱不上太空穿梭機的改裝客機來說就很危險。
本質就是,人類用普通民航客機改裝來完成太空梭的任務,這本身就是權宜之策。
這樣的改裝飛機有自己的恆溫系統,能讓機體部件維持穩定,飛機不怕過冷,太空環境溫度本來就在零下2百度之下,但它很怕過冷過熱的變化,這會給飛機的恆溫系統造成沉重的壓力,往往事故也因此而發生。
在之前的太空航班中就發生過很多類似的事故,所以對機師而言,他們寧可開著飛機追求恆溫,也不會在月面上浪,讓機體在近3百度的溫差中來回考驗飛機的恆溫調節。
最好就是圍繞黃昏線飛,因為這裡的溫度最接近機體溫度,能讓飛機恆溫系統出力最小,最省燃料。
地面越來越近了,對到底落在哪裡,沒有指定的地點,反正就是黃昏線這一圈,但貝海洋還是希望找一個高地,容易收放人,而且有利於訊號的傳播。
太空飛行可並不是想象的那樣簡單,一進於太空,無數的問題紛至沓來,如果不是作為新人類超能力者他們已經可以獨自處理很多問題,單隻這出艙一項就要耗費無數的精力。
貝海洋正在尋找一個相對合適的懸停位置,他在找比較明亮的地方,而不是陰影。
透過望遠鏡觀察月球時,會清楚地看到月球表面的顯著特徵:有些區域明亮,有些區域暗黑,大大小小的亮區和暗區交錯佈滿月球表面。
早在幾百年前,人們就已從望遠鏡中觀察到了月球表面的這種特徵。當時,人們以為那些大的暗區是月球上的海、洋;小的暗區則被當作是月球上的湖、灣,並以此給予命名。
這些名稱,直到今天還繼續沿用。後來人們才知道,月球上的海洋和湖灣,與地球上的海洋和湖灣是完全不同的,那裡根本連一滴水都沒有。
月球上的暗區(即所謂的海、洋、湖、灣),實際上是一些面積大小不同的平原和低地;由於那些地方廣泛分佈著熔岩流形成的比較年輕的岩石,又比較低窪,對太陽光的反射率較低,同周圍地區相比,呈現為暗黑色。
而月表那些亮區,則是月球上的高原和山脈;其組成物質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