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1 / 4)

小說:西方的沒落 作者:蝴蝶的出走

重性。人自身所固有的每個衝動都有一個表現,人自身所感到陌生的每個衝動都會產生一個印象。因而,我們所意識到的一切,不論使其獲得理解的形式是什麼——比如,“心靈”和“世界”,生命和現實,歷史和自然,定律和感受,命運或上帝,過去和未來或現在和永恆——對我們來說,都有一個極其深刻的意義,一個終極意義。使這一不可理解的東西變成可理解的東西的唯一手段,必定是一種形而上學,它把無論何樣的一切都看作是像一個象徵一樣具有意義的。

象徵是可感覺到的符號,是某一確定意義終極的、不可分的、尤其是不請自來的印象。一個象徵,即是現實的一種特徵,對於感覺敏銳的人來說,這特徵具有一種直接的和本質上確定的意義,它是用理性過程所無法溝通的。多立克風格、早期阿拉伯風格或早期羅馬風格的裝飾的細部;村舍和家庭、交往、服裝和禮儀等的形式;一個人的步態和風度,以及各樣民族和各色人等的步態和風度;人和動物的溝通方式及共同體形式;另外還有自然及其樹木、牧場、羊群、雲彩、星空、月光和雷雨、植物的花朵和敗葉、距離近和遠等等全部的無聲語言——所有這一切,都是宇宙給予我們的象徵性的印象,我們可以覺察到這種語言,並且在我們反思的時刻,完全能聽到這種語言。反過來,那從一般的人性中產生出來的家族、階級、部落,最後還有文化,並將其如此集合在一起的,正是一種同源的理解的意識。

因此,在這裡,我們所關心的,將不是世界“是”什麼,而是世界對其所包含的存在來說意味著什麼。當我們覺醒過來的時候,立即有某個東西在“此”與“彼”之間擴充套件著自身。我們將“此”作為某個固有的東西而親歷著,我們將“彼”作為某個外來的東西而體驗著。心靈和世界作為現實性的兩極,有一種二重性;在後者中,既有我們因果地把握為事物和屬性的阻力(resistances),也有我們藉以感受存在、“神力”(numina)(“恰如我們自己一樣”)的作用的衝動力(impulses)。但是,在那裡面,還有一種事實上是消除其二重性的東西。現實性——與心靈相關的世界——對於每個個體來說,是有方向的東西在有廣延的領域上的一種投射——恰如固有物�e Proper)在外物�e Alien)上映現自身;一個人的現實性,就是這樣來意指自身的。透過一種具有創造性但無意識的行動——因為並不是“我”來實現可能性,而是作為可能性的“它”透過我來實現它自身——象徵的橋樑被投放在活生生的“此”與“彼”之間。由此,“那個”世界突然地、必然地、完全地從被我們所接受和記憶的要素中產生出來:由於理解那世界的是一個個體,故而對於每個個體而言,皆有一個獨特的世界。

因此,有多少醒覺的存在,有多少類似於有生命的、類似於有感受的存在群,就有多少個世界。每個人都相信,他所謂獨特的、獨立的和外在的世界,是所有人所共有的,而實際上,它不過是每個生存中常新的、獨特地發生的、不能重現的經驗而已。

一個完整的意識等級系列,其底層是模糊、幼稚的直覺這樣的根基或開端——在這個層次,對於一個心靈或具有自我意識的心靈來說,世上根本沒有一個清晰的世界——其頂層則是唯有具有充分成熟的文明的人們才能具有的高階的理智化的狀態。這個逐級上升的系列同時也是象徵主義的一種擴充套件,即從所有的事物只有一個包容一切的意義的階段擴充套件到各自獨立的和特殊的符號被區分開來的階段。跟兒童、夢想家和藝術家的方式相仿,當我只是充滿晦澀意義的世界的受動者的時候;或者當我覺醒過來但尚不具有極端敏感的思想和行動(這種狀態在真正的思想家和行動的人的意識中是甚為少見的,遠不及一般認為的那麼多)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就我的生命根本上還只能看作是一個僅僅覺醒的生命而言,我還只能繼續且永遠把我身上的全部內涵賦予外在於我的東西,這內涵既包括我有關世界一致性的半醒半夢的印象,也包括與那些印象疊加和結合在一起的因果定律及數字的僵硬世界。可事實並不僅僅是如此。甚至在純粹數字的領域,也從不缺乏象徵之物,因為我們發現,精緻的思維會把不可言表的意義付諸於諸如三角形、圓以及數字7和12這樣的符號。

這就是大宇宙的觀念,即把現實性視作是與一種心靈相關聯的所有象徵的總和的觀念。世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自外於這一具有意義的特性。所有的一切都具有象徵的意義。從諸如外表、體形、風度(個體的、階級的、民族的都是一樣)這樣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